放大圖片
■陳雲在會議上的講話掀起軒然大波。資料圖片
——決定中國走向改革開放的36天
歷史在1978年11月12日拐彎了。
11月11日晚,陳雲回到他在朝內小街的家裡,斟酌再三,又一次在檯曆的背面寫下了他的發言提綱。
陳雲講了六大問題,彷彿在平靜的水面上投下了六顆重磅炸彈:
一、薄一波同志等六十一人所謂叛徒集團一案。他們出反省院是黨組織和中央決定的,不是叛徒。
二、對於那些在「文化大革命」中被錯誤定為叛徒的同志應給以復查,如果並未發現新的有真憑實據的叛黨行為,應該恢復他們的黨籍。
三、陶鑄、王鶴壽等七七抗戰後由我們黨向國民黨從監獄中要出來的同志,(「文革」中)或者被定為叛徒,或者在結論中留有「尾巴」。應由中央組織部復查,把問題放到當時的歷史情況中去考察,做出實事求是的結論。
四、彭德懷同志對黨貢獻很大,他的骨灰應該放到八寶山革命公墓。
五、天安門事件是北京幾百萬人悼念周總理、反對「四人幫」、不同意批鄧小平同志的一次偉大的群眾運動。中央應該肯定這次運動。
六、康生在「文化大革命」初期是中央文革的顧問,錯誤是很嚴重的,中央應該在適當的會議上對其錯誤給以應有的批評。……
陳雲的發言,在會場引起強烈反響。各組發言的重點迅速集中到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平反冤假錯案上來。
「天安門事件」終得平反
11月14日下午,市委常委會召開新聞發佈會,新華社北京分社副社長周鴻書也應邀到會。新聞由北京市委第三書記賈庭三發佈。他講著講著,離開了講稿,從桌邊拿起一張紙,念了一段話:
「1976年清明節,廣大群眾到天安門悼念我們敬愛的周總理,完全是出於對周總理的無限愛戴、無限懷念和深切哀悼的心情。……廣大群眾沉痛悼念敬愛的周總理,憤怒聲討『四人幫』,完全是革命行動,對於因悼念周總理、反對『四人幫』而受到迫害的同志一律平反,恢復名譽。」
這就是政治局常委畫圈同意另外加上的一段話。這段話裡沒有一處提到「天安門事件」,但是,老記者周鴻書卻從中聽出了弦外之音。他敏感地意識到,這段話實際上是為「天安門事件」平了反。
時任《人民日報》總編輯胡績偉回憶說:
15日的午飯後,新華社社長曾濤把光明日報的總編輯楊西光和我找到他住的房間裡,與我倆商談。……看了這個消息,我們都很興奮。楊西光說,應該標一個鮮明醒目的題目。我想了一想說,不如索性標為「天安門事件完全是革命行動」,他倆都贊成,認為這是一個激動人心的標題。(六之三) ■摘自《中國青年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