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全球失衡的辯論常常圍繞中國的巨額經常賬盈餘展開。但英國《金融時報》的分析圖表顯示,中國的經常帳盈餘佔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例比許多新興市場國家都要小。
在圖表中,位於橫軸上方的國家存在盈餘,橫軸下方的國家存在赤字。圓圈越大,收支差額的絕對規模越大;距橫軸越遠,收支差額佔GDP的比例越大;距縱軸越遠,收支差額在過去10年裡的增長或萎縮幅度越大。
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2010年中國盈餘的絕對規模將達2,700億美元(約2.1萬億港元),的確令人瞠目,約等於接下來10個最大盈餘國經常帳盈餘的總和。但若以收支差額佔GDP的比例衡量,中國的盈餘並不是特別龐大,為GDP的4.7%,只比美國財長蓋特納上月提議的4%的經常帳差額上限高出一點點。
迅速掃一眼圖表就可以糾正另一項常見的錯誤認識:即新興市場國家大多是經常帳盈餘國家。金磚四國中的印度和巴西便是赤字國家,南非和土耳其等諸多二流新興市場國家也是如此。正如人們所預料的那樣,經常帳盈餘國家往往是大宗商品出口大國。
另一項錯誤認識是,各國的盈餘和赤字過去10年一直在增長。事實上,多數國家的收支差額在本次危機期間都出現萎縮,其中也包括中國:在危機前的高點,中國盈餘佔GDP的10%。俄羅斯盈餘佔GDP的比例已下降了近15個百分點。 ■英國《金融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