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歡樂的黎家姑娘嬉水。
——大山裡的「博物館」
東方市江邊鄉白查村,是海南黎族傳統生存形態保存最完好的黎族聚居村落之一。不久前,本報記者在東方市文化局卞先生陪同下,前往探訪這座不久將要成為「博物館」的黎族村莊。今日黎族約有124萬人,其歷史源遠流長,始於古代百越。考古學家曾發現130處距今五千年左右的新石器時代原始文化遺址,其主人正是黎族的先民。
海南島是黎族唯一的主要聚居地,黎族主要集中在海南島中部黎母山區的瓊中、五指山和西南部的保亭、樂東、東方、昌江、白沙、三亞等市縣以及東南部沿海的陵水縣。 ■本報記者 林剛、何玫 實習記者 章興 報道
「船形屋」成「寶貝」
從喧囂城市來到白查村,感受最深是她的質樸和寧靜,有一種世外桃源般的安詳。進入村口,首先進入視線的是散落在椰林中的一座座船形茅草屋。卞先生告訴記者,黎族人居住的傳統茅草屋,主要有船形屋和金字形屋兩種樣式,因造型很像倒扣的船和「金」字而得名。二者的區別,在於前者的屋頂有一定圓弧,後者的屋頂則比較尖,其中船形屋因更能代表黎族建築特點,也是黎族人家最普遍的住房形式,因此具有極高的文化保護價值。
名列文化遺產
2008年6月,「黎族船形屋營造技藝」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白查村則被作為黎族船形屋建築較完整的村子而受到保護。
我們所見到的船形屋都建得比較低矮,屋頂用茅草鋪蓋,樑柱為木頭或竹子,牆是由竹條或椰葉抹上泥砌成,由於這類屋子呈斜向半架空或水平低架空狀,雖然簡陋卻具有冬暖夏涼、防潮防雨的功能。
供參觀受保護
白查村的村民大多聽不懂漢語,村幹部符那逢是村裡為數不多能講一點普通話的人。他告訴記者,白查村有80多戶人家近400口人,主要經濟作物是玉米、木薯和水稻。近幾年在政府扶持下,村裡已有50多戶人家在新址建起了磚瓦房,他們對政府要將白查村茅草屋保護起來供遊客參觀感到很驚訝,沒想到自己祖祖輩輩居住的茅草屋竟然會成為寶貝。
卞先生告訴記者,黎族船形屋是黎族優秀建築技藝的載體,保留、保護船形屋,其實是保護一種獨具特色的建築技藝和民族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