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金磊所在的重慶大學。 網上圖片
——「重慶霍金」帶出20多名博士
正絕望時,他收到父親(文革時期坐牢)的一封信,信中鼓勵他:「身體癱了,還有腦……」
癱瘓兩年後,金磊重新點燃生的希望,開始在家自學。他利用家住重慶大學家屬區的優勢——學校實驗室有大量廢棄電子元件,在家摸索安裝了一台收音機。「當時,這在校園引起不小轟動。」之後,他又摸索安裝黑白電視,還經常給老師們免費修理電器等。
由於他潛心鑽研,身體的傷痛也被轉移了一部分,兄弟姐妹不在家時,他就自己下床拿工具。「當時,只要我脊柱一受力,人就鑽心地疼痛,人經常掉在地上,爬不起來,只能等家人回來後,才把我抬到床上。但就這樣,我一次次嘗試,一次次昏倒,最終站起來了。」
自學考入實驗室
「1975年7月16日,是我一輩子都忘不了的日子。」金磊說,當時,重慶大學實驗室招5名臨時工,主要工作是管理實驗設備和維修實驗儀器。他通過自學,掌握了很多維修知識,就前去應聘。試用期結束,30歲的他被錄取。
或許因為殘疾,他比別人更加努力,先後考取了助理工程師、工程師、高級工程師,連續多年被評為校先進工作者,又先後擔任重大重型機械實驗室副主任、重大機械測試技術實驗室主任。
1982年,金磊所在實驗室與第三軍醫大學聯合研製「生物液智能表面張力測試儀」,它可以幫助醫生測定肺泡或其他產生活性物質的器官病變損傷程度。目前,該儀器已成功研製了三型。該技術不僅填補了國內空白,還被評為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現在,該儀器被多家大型部隊醫院運用。
帶出20多名博士生
同時,金磊還編撰了《機械工程測試技術試驗指導書》、《機器動力學試驗指導書》、《機械工程測試技術試驗教學大綱》等著作,先後帶出20多名博士生。
在生活中,他還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發明了長柄乒乓球拍、多功能枴杖、洗澡器等。
「金老師人生是坎坷的,也是精彩的。他拖著殘軀,帶領我們做實驗的樣子,我至今歷歷在目。他不僅教會了我專業知識,更教會了我不少做人的道理。」昨日,金磊在日本深造的學生鄧狄告訴記者。
「金老師是我心中的『重慶霍金』,生命不息,奮鬥不止。」金磊的學生連盟,博士,現在美國工作,他通過電子郵件這樣對記者說。 (二之二,完) ■摘自《重慶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