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來自台灣的「生命傳遞」。
在兩岸近千例的骨髓捐贈中,捐者和受者固然是最大的主角,但一場圓滿的愛心傳遞,卻同樣離不開雙方醫護人員的耐心、愛心、細心,以及志願者的陪伴相隨。相比於現在「大三通」的便捷,十幾年前兩岸阻滯的交通及繁複的過關手續,曾讓所有參與生命接力的人捏著一把汗。
三通之前 心總提在嗓子眼
「大三通」之前,每當歷盡艱辛在對岸找到可以配型的骨髓後,安全運送就會成為頭等難題。為保持幹細胞的活性,24小時內送達並植入是不可逾越的死線。從台灣到香港轉機、落地、轉汽車,一趟行程的每個步驟都容不得半點閃失。
2001年6月,為挽救江蘇泰州普通農家女陳霞的生命,慈濟4名志工在一天之內輾轉花蓮、台北、香港、上海、蘇州5個城市,終將新鮮骨髓輸入患者體內。當年近百傳媒全程跟蹤報道,也讓那場愛心接力感動了兩岸三地的億萬炎黃子孫。
橫跨兩岸的「髓緣之愛」,開啟自1997年4月,當時慈濟骨髓關懷小組總幹事陳乃裕親自將台灣一名54歲婦女的骨髓送往北京北太平路醫院,移植給安徽17歲男孩劉金權。陳乃裕至今仍清楚地記得,當年為保證時間上萬無一失,從台灣繞經第三地再至大陸的同一行程,他一口氣買了多家航空公司的機票,以防航班延誤。
陳乃裕告訴記者,當時心中只想著手中的骨髓箱,因為這是能將一個生命從地獄拉回天堂的唯一希望,而一旦移植成功,改變的更將是一個家庭的人生悲喜。他說,這不僅關乎受者對生的渴望,亦承載了捐者對慈濟的信任。
陳乃裕回憶道,當時在北京首都機場通關時,因手續問題曾和海關溝通了40分鐘,那是他人生中最難熬的40分鐘。
作為兩岸間資深的「護髓專家」,2007年大陸首例捐往台灣的骨髓,也是由陳乃裕護送。而對於「三通」後可以直航運送骨髓,陳乃裕萬分高興,感慨「終於不用一路上半個心吊在空中了。」
能救一命 出錢出力都甘願
早期護送骨髓赴大陸的慈濟志工往返交通、食宿均自掏腰包,後期則由患者醫院派人赴台取髓。陳乃裕強調,捐贈者願意挺身而出救人一命,自己能有幸參與,當然是甘願做、歡喜做。全程自費不但能減輕患者負擔,還能激勵其他參與愛心接力的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