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賦詩教兒媳做人處事
毛澤東還教育孩子們在婚姻生活中,夫妻雙方要互相信任、互相理解、互相幫助。
1960年,毛岸青與邵華結婚。當時毛岸青身體不好,在大連休養,一直到1962年,他們才回到北京生活。邵華原於1959年考進北京大學中文系,與毛岸青結婚後,她中斷了在北大的學習。到1962年,毛岸青的身體逐漸恢復了,邵華提出要復學,並得到毛澤東的支持。然而復學後,由於缺課太多,邵華一時跟不上,學習十分吃力,情緒低落。這種情緒難免會帶到家庭生活中,加上15歲年齡的差距,她和毛岸青婚後生活自然會有一些磨擦。而毛岸青不能經受任何刺激,因此邵華的壓力也挺大。
「加一點男兒氣」
作為父親,毛澤東理解邵華,因為他十分了解毛岸青的精神和身體狀況以及獨立生活能力,他對毛岸青和邵華的家庭生活是比較擔心的。在獲知毛岸青和邵華有矛盾衝突後,他曾給邵華寫信:
你好!有信。拿來,想看。要好生養病,立志奔前程,女兒氣要少些,加一點男兒氣,為社會做一番事業,企予望之。《上邪》一篇,要多讀。余不盡。
父親 六月三日上午七時
這封信言簡意賅,意義深刻,滲透著博大深沉的父愛。毛澤東理解邵華,但他更希望邵華能在生活中獨當一面,「加一點男兒氣」,勇敢地挑起家庭生活的重擔。這對憂慮前途、情緒低落的邵華來說是多麼及時的一種精神鼓勵。當毛澤東得知兒子兒媳的關係出現不愉快的時候,他沒有講任何道理,也沒做任何說教,只是對學文學專業且喜愛中國古典文學、平時又與自己談詩論文的兒媳講了一句話:「《上邪》一篇,要多讀。」短短七個字,意味卻很深長。
堅信美好的愛情
《上邪》是漢朝民歌《饒歌》第十六曲,通過一個女子呼天為誓,連用五種違反自然的現象,強烈地表達了一種生死不渝的愛情觀。毛澤東很喜歡這首樂府詩,他要邵華讀這首《上邪》,是要告訴兒媳做人處事的道理,鼓勵並希望她堅強一些,不要被眼前的困難嚇倒,要像古代女子追求忠貞不渝的愛情那樣去追求事業,要她既要以事業為重,又要堅信美好的愛情。這可以成為戰勝生活中的困難、家庭中的糾葛和煩惱的武器。
邵華讀懂了毛澤東「余不盡」中的意思,同時也理解毛澤東這封家書的用心和意義,從此以後她更加堅強,也變得更開朗、豁達了,當然對毛岸青也更體貼、更關心,她沒有辜負毛澤東的「企予望之」,始終按毛澤東的教導去做,與毛岸青患難與共,最終贏得美滿的愛情和人生。(完)
■摘自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