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楊毅 重慶報道)日常生活中約定俗成的「男左女右」習俗,原來在兩千多年前的重慶已流行。日前,第六屆西部考古協作會暨「早期中國的文化交流與互動—以長江三峽庫區為中心」學術研討會在重慶召開,考古學家們根據合葬墓的規律,展現了有趣的演變過程。
四川西華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副教授蔣曉春新著《三峽地區秦漢墓研究》中提到,最遲戰國時期(公元前475-221年),夫妻異穴合葬墓已出現在三峽地區。如重慶開縣余家壩戰國墓地,發現一部分並排、平行分佈的墓葬,兩墓一組,墓向、頭向相同,間距一米之內,主要表現為男右女左。
首見於秦漢墓葬
考古學家李如森說,三峽地區進入秦漢時期,夫妻合葬墓材料發現10餘例,夫妻均仰身直軀,全部為男左女右。自東漢後,夫妻合葬墓中,男左女右的格局即成為定制。
事實上,民間流傳,盤古氏左眼化為日神,右眼化為月神,男左女右由此而來。多位考古學家稱,沒發現男左女右習俗形成的古文獻記載,估計是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後,人們開始認為,左為上,右為下,古代社會男尊女卑,男左女右習俗逐漸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