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隨著兩岸ECFA簽署,台灣的商住物業成為熱炒對象。原預計陸資是主要的投資來源,但其實港資已更早覬覦寶島這片土地。圖為台北私人房屋出租。彭博社
香港文匯報訊 據台灣《自由時報》報道,兩岸經濟框架協議(ECFA)簽訂後,預期陸資將大舉進攻台灣房市,不過,在陸資來台之前,港資已早一步卡位。商仲業者表示,十多年前港資便已來台投資買樓,專門鎖定收益型不動產及精華區高價住宅。香港與台灣都是地小人稠、資金移動易且快,尤其CEPA與ECFA的架構及內容幾乎是翻版,更讓不少人想要從CEPA經驗來複製ECFA的效應。
第一太平戴維斯總經理高銘頂指出,2005年時,香港房市未恢復景氣,恰逢台灣房市剛起步,造成港人投資台灣房市的比例逐漸增高,主要購買店面、單層辦公室及精華區高價住宅,店面鎖定忠孝東、西路商圈,商辦則是信義計劃區、敦北民生商圈、南京松江商圈等三大商圈,住宅則是信義計劃區指標豪宅,例如「信義之星」、「信義亞緻」等。
全球資產管理主任王維宏表示,08年5月20日之前,港資投資比例明顯增加,近3年更為熱絡,以一級商圈店面為主要投資標的,包括東區、西門町等商圈,主要是港人來台觀光必經之地。
指名購買台灣指標豪宅
據房仲業者表示,近幾年港資來台買樓,大多指名台灣指標豪宅,包括「文華苑」、「宏盛帝寶」等,均是港人的口袋名單。隨著ECFA簽訂後,香港投資台灣房市,也從個人逐漸放大至集團,豐泰地產便是近期最顯著的案例,今年更連續出手競標「天母聖道兒童之家」的土地,及慶豐銀行南陽街總行大樓,雖然鎩羽而歸,不過出手價格均居投標業者的前三名。據悉,豐泰地產其實已在台活動數年,除公開標購不動產之外,也低調進行不動產的收購與整合,如2007年便整合新店大台北華城土地,至今收購面積約3萬坪;去年6月更買下天母中山北路七段的酒店式公寓,目前正重新規劃中。
業者:陸資背景漸淡化
台灣中原地產副總經理余志文指出,除了純港資之外,也有陸資透過人頭戶、私募基金等方式,將資金搬進台灣房地產,經過幾番包裝後,陸資背景逐漸淡化,購置房產也就省下許多麻煩。
至於港資來台買樓,稅負怎麼算?永慶房仲集團研展室協理黃增福表示,台灣與香港依照平等互惠原則,互相買賣房地產並沒有限制,買賣交易時所衍生的稅費,都與台灣人無異。
不過,在財產交易所得稅方面,若房地產登記在公司名下而轉售,政府才能課到當年的公司營利所得稅;若以個人名義購買而獲利者,因個人綜合所得稅不在台灣申報,賺多少都不用繳稅。
學者:台港條件有異
但台灣能不能複製CEPA經驗,一些學者如政大教授張金鶚持比較悲觀的立場,他指出,03年是香港房地產的谷底,04年開始的CEPA正好接上谷底翻升的機會,而台灣是從03年一路上揚走了6年多頭,ECFA能否接續榮景,其實有危機存在,台港的經濟條件並不相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