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患上產後抑鬱症的綜援受助人(右),所服用的精神科藥物被剔出資助名單,無奈要自費購買。
香港文匯報訊 醫管局推出的藥物名冊成效為人詬病。工聯會指出,當局在評估藥物名冊時缺乏透明度,市民無法得悉所服用的藥物是否仍獲得資助,有病人一直服用的精神科藥物突被剔出名單,迫於無奈自費購買,而當局更有「棄貴藥、買平藥」的傾向。有立法會議員認為,當局檢討藥物名冊時,不應只著眼於藥物的成本,應計算病人在服用優質藥物後,可減少的醫療成本。
難得知藥物是否仍獲資助
目前,醫管局主要透過藥物諮詢委員會及用藥評估委員會,評估新藥及檢討名冊中的藥物,但工聯會指出,有關制度的透明度不足,市民往往無法得知自己服用的藥物是否仍獲資助。
醫局被指「棄貴藥買平藥」
工聯會引述,一名年逾40歲的綜援受助人,自18歲誕下女兒後患上產後抑鬱,需服用精神科藥物ZOPICLONE(IMOVANE),過往藥物不須收費,但今年8月開始,醫院停止購買該藥,事主多次試用新藥均出現敏感,最後只好到社區藥房購買原來的藥。工聯會又發現,醫管局有「棄貴藥、買平藥」的傾向,陸續刪除較貴的正廠藥物,選購由副廠生產、較便宜的藥物。
工聯會立法會議員潘佩璆建議,當局在計算藥物的成本效益時,不應簡單地計算藥物的成本及療效,更應計算病人在接受優質藥物治療後,減少的醫療成本,及計算藥物對病人生活質素的改善、對病人工作能力的提升、及對病人自理能力的提升等社會成本。當局應以病人得到最佳治療效果作為採購原則,考慮引入新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