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軍事科學院研究員、大校 劉志青
劉志青近期主要研究方向:世界局部戰爭史、世界新軍事變革史。近期主要代表作:《戰後世界局部戰爭史》(軍事科學出版社2008年出版,合著)、《搶佔制高點——世界部分國家新軍事變革史情況追蹤》(軍事科學出版社2008年出版,獨著)
半個多世紀以來,中國裝甲兵建立了較為完善的編制體制、裝備體系、訓練體制和保障體系,已發展成為地面作戰的主要突擊力量,正向著精兵、合成、高效的信息化建設目標穩步邁進。特別是近年來,裝甲兵按照「建設信息化軍隊、打贏信息化戰爭」的總目標,緊跟科技發展,注重質量建設,加快轉型步伐,在陸軍信息化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轉型提速 規模日壯
與改革開放之初相比,人民解放軍裝甲兵在陸軍合成部隊中的比例提高了近三倍;裝甲機械化主戰分隊在陸軍合成部隊主戰分隊中已佔重要比重;在現有裝甲機械化作戰力量中,機械化步兵的數量規模與坦克兵的數量規模基本接近,比例逐步趨於合理;目前中國陸軍所有集團軍都編有裝甲師或裝甲旅,所有的摩步師、旅都編有裝甲部隊或坦克分隊。
立足一體化聯合作戰
隨著裝甲車、步戰車、自行火炮、防空兵器等裝甲裝備的大量裝備,中國裝甲兵已具備長途獨立機動作戰能力,成為陸軍的主要突擊力量,促使陸軍的作戰樣式和戰法發生了歷史性的變革。
新時期裝甲兵建設,應立足一體化聯合作戰需要,著眼形成基於信息系統的體系作戰能力,加強各兵種專業裝備體系的綜合集成,創新裝甲兵訓練體制,緊密結合裝甲兵信息系統建設,同步研發作戰指揮仿真訓練系統,開展正規化、基地化、網絡化和模擬化訓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