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台灣輔仁大學教授謝邦昌接受本報記者訪問。香港文匯報記者趙一存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趙一存、劉曉靜 北京報道)對於香港消費者信心預期指數連續六季下降,港人憂慮通脹問題,專家表示,香港物價上漲成主因,且房價居高不下,一撥帶動一撥上漲亦成為港人憂慮通脹原因,政府應多管齊下,在運用行政手段的同時,亦應多運用貨幣槓桿調控樓市和物價,緩解通脹壓力。
香港城市大學管理科學系副教授曹國輝表示,隨著經濟環境好轉,港人消費者對經濟和就業狀況具有信心,但涉及消費項目部分,如物價和生活消費,消費者顯得信心不足;香港和內地消費者對股票投資的意慾也處於膠著狀態,因此令整體信心指數下跌。
加強對高收入者徵稅
台灣輔仁大學教授、中華資料採集協會理事長謝邦昌向香港文匯報記者表示,消費者信心指數可分兩個層次,收入越高的人越有信心,收入越低的人越沒信心,雖然經濟增長難照顧到普羅大眾,易出現貧富差距,但政府此時應扮演積極角色,在加強對高收入人群的徵稅時,亦應保障低收入人群生活水平,降低失業率,縮小貧富差距,提高整體消費者信心指數。
在談到香港通脹壓力時,謝邦昌說,香港物價多年來一直呈持續上漲趨勢,且房價居高不下,造成通脹壓力較大。他並指出, 「香港不應只看某一個貨幣,與美元掛u,尤其是美國出台量化寬鬆政策,會導致大量熱錢流入,對港幣產生波動。此外,平抑物價方面,政府在運用限價等行政手段的同時,還應多運用貨幣槓桿,多管齊下治通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