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美國前國務卿鮑威爾
20年前的1月16日,以美軍為首的多國聯軍發動「沙漠風暴行動」—自二戰以來最大規模的陸上攻擊,戰事歷時僅40天,便結束了由伊拉克侵略科威特而起的一場波斯灣戰爭,美軍避過「第二場越戰」漩渦,但其後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戰爭,美軍重蹈越戰覆轍,進退失據。分析指因為美國在其後這兩場戰爭中同樣犯下一個錯誤──忘記昔日的「鮑威爾教條」。
1990年8月2日,薩達姆一聲令下,伊軍大舉入侵鄰國科威特,並將之納為伊拉克第19個省,翌年1月16日,聯軍出兵科威特和伊拉克,伊軍在科威特實行焦土政策,火燒油井頑抗,戰爭歷時40天結束。2003年,美國再出兵伊拉克,同樣由時任總統布什下令,同樣迅速令伊軍投降,理念相同,但命運迥異。
越戰中總結失敗經驗
美國前國務卿鮑威爾年輕時曾參與越戰,從美軍慘痛失敗中汲取教訓,他的行軍教條之一,就是美國出兵前,必須清楚定出政治和軍事目標、美國國家利益的成敗關鍵和獲廣泛的美國和國際支持,並在必要時獲總統批准,以壓倒性的兵力取勝。
在1991年的波斯灣戰中,美軍嚴格落實「鮑威爾教條」,採取所有政治、經濟和外交方法,動員數十國逾50萬聯軍,40天內把伊軍趕出科威特,戰事乾淨利落完成。不過其後,美軍把這些教條拋諸腦後,伊拉克戰爭在未取得國際廣泛支持下便出兵。
伊、阿兩場戰爭中,美國都沒有預到戰爭會持續數個月,甚至兩國重建政權需時數年之久。
科威特仍不信伊拉克友好
20年後的今天,伊拉克前總統薩達姆已成歷史,但專家指出科威特仍活在陰影下,擔心再次被伊拉克入侵,該區局勢仍然緊張。
伊拉克當年入侵科威特,戰爭至今仍有逾千人失蹤,聯合國上月才解除薩達姆時期向伊國實施的制裁,伊拉克亦已支付科威特300億美元(約2,333億港元)戰爭賠償,未來還得多付逾200億美元(約1,555億港元)。 ■《衛報》/綜合外電消息/美國有線新聞網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