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民族連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圖為官兵們在軍營裡「飆網」。
目前,中國軍隊至今仍保留著「民族部隊」的傳統,即在少數民族地區的部隊和少數民族數量多的部隊,尤其在新疆軍區集中編制了由漢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回族、蒙古族、柯爾克孜族、塔吉克族、錫伯族等多個民族組成的「民族連」。
「民族連」是新疆駐軍的特色,少數民族青年在新疆參軍一般被編入「民族連」,因為維吾爾、哈薩克等民族的飲食、風俗和語言相近,又與漢族有很大不同。
退伍官兵 多成為地方骨幹
「民族連」隸屬野戰軍,執行的任務、接受的訓練都與普通連隊相同。「民族連」由漢族軍官和少數民族軍官共同領導,指導員一般由漢族軍官擔任,軍事主官由民族軍官擔任。
新疆軍區各民族連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紀40年代新疆「三區革命」時的民族游擊隊。新疆和平解放後,他們作為民族軍,編入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戰鬥序列。
近年來,新疆軍區高度重視民族連建設,通過加強思想政治建設,強化軍事素質,引導民族官兵成為維護社會穩定、捍衛祖國統一、支持駐地經濟建設的「拳頭」和「尖兵」。在確保民族官兵保持堅定鮮明政治立場,做忠誠革命衛士的同時,新疆軍區還為民族官兵發展成才創造了許多條件,採取「雙語」學習、學歷提級等辦法,提升少數民族官兵素質。
如今,大部分民族戰士從入伍之初不會說漢語、不會寫漢字,到幾乎100%的士兵考取了國家漢語資格考試證書;大部分人入伍之初只有初中文化水平,但退役後40%左右的士兵通過自學和函授學習,都拿到了大中專文憑。據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士兵安置處介紹,近年來,民族連轉業退伍的官兵,大多成為地方各部門、各單位的骨幹,成為維護南北疆社會穩定的骨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