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曾偉龍)藥費、租金齊齊升,西醫診所面對沉重的經營壓力,以基層病人為主要客源的屋邨醫生為免競爭力受損,無法上調診金抵銷成本,唯有千方百計節流,部分醫生與相熟的醫生團購價格高昂的藥物,或減省人手。有病人組織擔心,有醫生「將貨就價」,以效果較差的平價藥物取代貴價藥,但病人一般難以識辨,服後或有副作用。
屋邨醫生提高診金要面對病人「過檔」的風險,所以部分醫生會與同區診所的醫生一起向藥廠團購貴價藥物,以換取藥費優惠,例如抗生素和預防疫苗等,可以節省約10%成本。另外,亦有西醫診所節省人手,例如由原來聘用3名護士減至2人,每月可減省約10,000元薪金開支,亦有醫生寧願每天延長應診時間至12小時,彌補成本漲幅。
恐加價趕客 強調不用差藥
公共屋邨執業西醫協會義務秘書蔡偉雲認為,各項成本上漲下,診所一般要求病人自費購買專科藥物,以紓緩診金增幅,但租金、工資等成本仍難抵銷,加上屋邨醫生加價的空間有限,隨時處理不慎會變成「趕客」,故診所要透過各種方法節流。他強調,醫生不會因為漲價而轉用效果較差的藥物,「始終醫生希望盡快醫好病人,建立良好信譽,覆診數次都未痊癒,病人亦會轉到其他診所。」
病人難「認藥」 憂損醫療質素
病人組織互助組織聯盟外務副主席張德喜擔心,藥費上升會令公立醫院和私家診所使用品質較差的藥品,影響醫療質素。由於一般病人沒有專業的醫藥知識,即使醫生改用效果較差的藥物,病人亦難以辨認。而且,每次求診的病情皆有別,病人難以估計是藥物質素欠佳,還是病情惡化。但多數病人會歸咎於醫生的醫術,用藥不夠精準,少有質疑醫生故意因價錢而用廉價藥物。
不過,張德喜亦認為屢診不癒對醫生名譽造成影響,故醫生不會只看價錢用藥。聯盟亦未收過有關私家診所換藥的投訴個案。
另外,在公立醫院方面,張德喜表示,由於藥價持續上升,部分長期病患者一直遇到換藥的情況,藥袋亦會註明外表不同的藥物療效一樣,其中包括心臟病藥和糖尿藥,但就不見療效方面有顯著的負面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