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北區受訪家庭食物開支負擔加重,團體昨舉行烹飪比賽,鼓勵多動腦筋想想省錢又有營養的菜式。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郝君兒)在通脹升溫下,基層家庭最受影響,尤其是須經常跨區工作的北區居民。由於交通費減無可減,他們唯有在膳食方面設法「慳家」。基督教香港信義會調查訪問北區家庭後發現,逾80%受訪家庭去年收入沒有增加,但用於購買瓜菜魚肉等食材開支卻上升。另外,有60%受訪者食物開支佔家庭總開支逾30%。為了省錢,有家長不許子女參加課外活動。有家庭選擇「食少一點、吃便宜一點」;更有主婦因應肉價上升,煲湯時不下肉,只煲菜湯。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北區青少年綜合服務中心於1月29日至2月2日期間隨機抽樣,成功訪問475名區內居民。調查除了發現受訪者的收入沒有增加,但食材趨貴外;也有70%受訪者表示,現時每月用於三餐的支出增加逾10%。面對通脹,有40%受訪者表示,為「慳家」,會「減少用膳份量」。另外,有近20%受訪者「降低食物質素」。
不讓子女參加課外活動省錢
受訪者之一的趙太表示,為「慳家」,子女不能參與學校的課外活動,因為收費動輒數百元,根本無法負擔;就連補習費也負擔不了,學業上只好叫子女靠自己。另一家長曾女士更指,現時各式食材中,以肉類最貴,所以煲湯時都不用肉,改煲菜湯;平日烹調時,也會減少肉類入饌,有時一餐傿瘨椰Y2至3天,甚至明知食品已過期,但全家人照樣進食。
團體指財困礙基層自我增值
就有關調查結果,信義會認為,基層家庭要增加生活開支以應付食材價格趨升的壓力,以致用作子女學習或發展的資源減少,直接影響基層市民自我增值的機會。而選擇減少吃肉,甚至吃過期食品,會影響兒童及青少年或體弱長者的健康。
信義會表示,基層市民應對食物價格高漲的方法不多,建議地區團體協助基層市民,發掘更多集體應付通脹的策略,例如提供平台協助市民集體採購基本生活所需,以爭取較便宜的價格,減輕基本生活負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