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2月21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政情與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指點江山:「中東波」不可能在中國重演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2-21]     我要評論

劉夢熊 全國政協委員 百家戰略智庫主席

 歷史和現實已證明和將證明,無論是「蘇東波」還是「中東波」,在中國都不可能重演。但美國極端反華的政治工具自由亞洲電台卻竭力煽動所謂「中國茉莉花革命一觸即發」,「民運人士」王丹則在網上作出配合,號召「中國茉莉花革命」。自由亞洲電台與王丹再次作出醜惡的反華表演。在香港,社民連昨天也作出鼓噪。反對派的喉舌《蘋果日報》借「中東波」攻擊所謂「中國專權政治」,影射中國不能「維持政權穩定以及經濟增長」,意圖在反對派陣營中借「中東波」吹響「顏色革命」號角,以便整合反對派陣營,以推翻共產黨領導和改變內地社會主義制度的叫囂為選舉造勢。反對派和《蘋果日報》完全是昧於時事,引喻失義,悖逆歷史潮流,同時也是不折不扣的「井水犯河水」,違反《基本法》和「一國兩制」,損害港人根本福祉,不得人心。

 2011年伊始,一場人們始料未及的「中東波」迅速席捲整個阿拉伯世界,這次由突尼斯「茉莉花革命」引動的「中東波」,以骨牌效應在埃及、也門、利比亞、約旦、巴林等國上演,這是繼「蘇東波」後另一場規模巨大的「顏色革命」。「中東波」變局與「蘇東波」近似之處,肇因都是來自於西方意識形態傳播和內部經濟危機。與「蘇東波」時一樣,西方某些政客也煽動說「中東人民力量的崛起突出了中國的『專制主義危機』」。本港《蘋果日報》上周六李怡撰寫的社評,亦借「中東波」攻擊說:「中共回應西方國家對中國專權政治的質疑時,總是捧出中國有自己的國情,不同國家不應干預他國內政。」但是,無論是「蘇東波」還是「中東波」,在中國都不可能重演。

反對派引喻失義 中國豈中東可比

 首先,香港反對派藉「中東波」憧憬所謂「中港波」,根本就是昧於時事,引喻失義:

 第一,突尼斯、埃及等國的「茉莉花革命」又被外電稱為「飢餓革命」,說明這些國家存在嚴重的貧困問題。突尼斯「星星之火」就是因為一位大學生「畢業即失業」被迫做「無牌小販」遭取締憤而自焚,觸發民眾廣泛抗議結果引起「燎原大火」;而埃及人口近四成即三千多萬人處於赤貧狀態,這是「中東波」形成的最基本社會條件。

 反觀中國,經過30多年改革開放,「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執政黨「以人為本,執政為民」,國家擺脫貧困,解決溫飽,邁向小康社會。特別是佔人口多數的農民,國家先是放開「包產到戶」,繼而允許勞動力流動,農民工進城;再來取消農業稅,令農民生活得到很大改善,生產力獲得釋放。糧食和副食品供應之豐富比「階級鬥爭為綱」時期「憑票限量」狀況完全「換了人間」;企業有了「最低工資」,城市有了「最低生活保障標準」且不斷向上調整。民眾以前以擁有「手錶、單車、縫紉機」為夢想,現在是以擁有房子、車子、票子為目標。以人民所得實惠而言,中國可以說是自鴉片戰爭一百七十年來的首次盛世,豈是埃及等中東國家經濟凋敝、民生困苦、通脹率和失業率居高不下的窘境可比!

 第二,埃及、突尼斯等中東國家當權的最高領導人,都是動輒二、三十年連續執政,長期獨裁統治導致政治體制的僵化腐朽,權力腐敗以及裙帶政治的盛行。當政治極度腐敗時,利益分配也極度失衡,社會不滿和動亂也就必然而至。

 反觀中國,鑒於文革的教訓,早在1980年8月鄧小平就提出了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改革,和其他老一輩革命家一道帶頭廢除了實際存在的任期終身制。改革開放三十餘年黨的第一把手共歷五任。尤其是由江澤民時代起,領導人新老交替的制度化、規範化和程式化的實現,保證了中央領導集體的穩定性、連續性和活力。而黨、政、軍各級、各部門領導班子,也以年齡劃線,到限就退成為制度。這就從根本上剷除了個人專斷和家長制產生的土壤,豈是埃及等中東國家領導人一當總統就是二十年、三十年甚至四十年的個人獨裁可比!

中國政治制度適合中國基本國情

 第三,埃及等中東國家長期強人政治下軍隊國家化,尤其是多年接受美國「軍事援助」令軍方受華盛頓旨意影響。執政三十年的埃及總統穆巴拉克,表面是被示威群眾轟走,實際是被軍方的「最後通牒」迫走。隨著強人政治倒台,軍人干政的現象也開始出現,這是另一種強權獨裁政治怪胎。

 反觀中國,人民軍隊由中國共產黨一手創建,尤其是1929年「古田會議」以來,確立了「黨指揮槍」的原則,這一原則是由中國共產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以及人民軍隊忠於人民忠於黨的性質決定的。而且,解放軍建軍84年來,經歷過抗日戰爭、抗美援朝、中蘇邊界衝突等反侵略戰爭錘煉,與世界諸大國都交鋒過;且現今擁有的包括戰略武器在內的各種裝備,絕大部分是自主研製,沒有一分錢軍費來自外援,豈是埃及等中東國家軍方仰承外人鼻息的形格勢禁可比!

 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成為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貿易國、第一大外匯儲備國、美國第一債主,中國巨大的成就舉世公認。無論是歷史事實還是國際比較都表明,儘管中國的政治制度還有許多不盡如人意之處,但是它適合中國的基本國情和發展階段且不斷在改進中,也適應越來越開放的國內外環境,能夠妥善回應來自內外部的各種挑戰,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充分顯示出了巨大的發展優勢和獨有的競爭優勢,形成「風景這邊獨好」的「中國模式」。

福山已否定「歷史的終結」 李怡孤陋寡聞

 美國學者弗蘭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最近發表文章稱讚:中國之所以成功地應對金融危機,是基於中國的政治體制能力,能夠迅速作出重大的、複雜的決策,並有效地實施決策。相比較而言,美國卻不具有應對危機的體制能力。在事實面前,這是福山對20年前發表的《歷史的終結》(即以西方政治制度和意識形態一統天下)的自我修正或自我否定。但《蘋果日報》上周六李怡撰寫的社評,仍然孤陋寡聞,抱著20年前的老皇曆,聲稱「『中東波』繼『蘇東波』後,再次印證福山的『歷史終結論』」云云。

 中國獨創的改革開放及成功,被世界總結為「北京模式」,其實就是中國自己的顏色。就連美國的有識之士,也指出西方寄望中國「顏色革命」不切實際。《紐約時報》去年12月6日發表埃里克.李題為《中國的顏色革命?就讓它保持紅色吧》的文章指出:「一些西方人認為,中國如果爆發一場顏色革命,就會走上西方式的自由民主之路。在這一點上,他們完全忽視了中國的歷史和現代中國的特性……只有繼續走『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的發展才能進一步提高中國人的自由與繁榮,它的崛起也才能給世界舞台帶來一支基本上和平而且負責任的力量……像中國這樣一個大國能夠基本上和平地以如此之快的速度崛起,這是史無前例的。讓這種勢頭繼續下去吧。」文章更指出:「中國的經濟成功確保了共產黨在政治上的生存,也確保了社會的安定,並提高了十幾億中國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個人自由以及人身尊嚴。」

 《蘋果日報》意圖在反對派陣營中借「中東波」吹響所謂「中港波」的「顏色革命」號角,整合反對派陣營,以推翻共產黨領導和改變內地社會主義制度的叫囂為選舉造勢,完全是「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

相關新聞
全力「搶位」:新民黨落腳新界西 田二少做地區龍頭 (2011-02-21) (圖)
指點江山:「中東波」不可能在中國重演 (2011-02-21)
信心爆棚:開門迎「太上黃」單挑 馮檢基:黃若敗要下台 (2011-02-21)
盛況可期:新大樓年中入伙 鄉議局百獅慶賀 (2011-02-21)
廿四味:喪禮騷「消費」司徒華 《蘋果日報》作賊心虛 (2011-02-21)
社會政策:民記新書談關愛 邀10專家析民生 (2011-02-18) (圖)
不得安生:支聯會又搞追思會 司徒華「忙過」生前 (2011-02-18)
自相矛盾:袋巾吹雞攻選委會 稱非為選特首鋪路 (2011-02-18)
縱論香港:彭清華全面揭示「十二五」為港帶來巨大機遇 (2011-02-18) (圖)
廿四味:李怡反共反昏了頭 (2011-02-18)
增進交流:齊盼跨境基建快上馬 特首託港區人代建言 (2011-02-17) (圖)
傷口灑鹽:蕭若元爆「A小姐」真身 網友鬧賤格 (2011-02-17)
毋懼挑戰:龐愛蘭歡迎蔡耀昌「復仇」 (2011-02-17)
香江透視:香港應著力於中國特色民主 (2011-02-17)
把脈香港:香港對平等選權的誤區 (2011-02-17)
踩上心口:太上黃狙擊搶票 馮檢基「三無」應對 (2011-02-16) (圖)
長遠規劃:經濟動力10將戰區選 (2011-02-16) (圖)
罕有聯手:嫌官員照稿讀 葉太罕有幫大0舊 (2011-02-16) (圖)
來論:《蘋果日報》仇視內地遊客與「台獨媒體」如出一轍 (2011-02-16)
廿四味:香港要積極綢繆加快發展 (2011-02-16)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政情與評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