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毛澤東在用毛筆書寫《論持久戰》。 網上圖片
——毛澤東對書法的造詣和心得
正如此,毛澤東學習書法過程中,研究學習的範圍很廣。紅軍長征時期他在遵義縣北的婁山關,見一刻石碑上刻的「婁山關」三字不僅寫得蒼勁挺拔,而且石工刻得也如眼前峻峰峭壁,堪稱佳作。毛在這塊石碑前停留良久,感歎再三,他反覆揣摩,不斷用手比劃運筆,嘴裡說著:「可惜這碑不知出自哪朝哪代哪位名家之手啊!」他問陳昌奉等「『婁山關』刻碑做什麼呢?」同志們答不上來。毛澤東解釋說道:「關乃要塞重地,是出入的通道,因此常以碑柱碑石為界,區分和標誌地名」。
關心工作人員習字
在毛澤東身邊工作的同志都深深感受到,毛不僅自己酷愛書法,也非常希望大家都認真學習書法。他很關心大家的學習和習字。不少在他身邊工作的同志,調到前線或外地工作之後,給主席寫信,毛澤東都要評價他們的字。他常常對身邊的人說,誰的文化提高了,誰的字寫得好了。
的確,毛澤東一生都沒有和「文房四寶」須臾分開,他的書法造詣堪稱一代大家。
毛澤東的著作甚豐,惟對書法藝術的見解,卻沒有專門論述。但從他平時談論書法的一些言論之中,還是可以歸納出如下幾點:
一、書法裡充滿了辯證法。他說:「字的結構有大小、疏密,筆劃有長短、粗細、曲直、交叉,筆勢上又有虛與實,動與靜,佈局上有行與行間的關係、黑白之間的關係。你看,這一對對的矛盾都是對立的統一啊!既有矛盾,又有協調統一。中國的書法裡充滿了辯證法呀!」
讚字如其人有神韻
二、字要骨神兼備。他指出:「人有像貌、筋骨、精神,字也有像貌、筋骨、神韻。」因此,臨帖,「最初要照原樣寫,以後練多了,要仿其形,取其神。」他說,「字和人一樣,也有筋骨和靈魂。練久了,就會找到筋骨,寫出神韻。」所謂筋骨,是字的形貌、氣勢和力量;所謂靈魂,是字的內質、神韻。古人的字,一般地說,北碑尚骨,南帖尚神。毛澤東則主張骨神兼備。
三、既廣採博取,又獨具風格。毛澤東說:「學字要有帖,學好後要發揮。習字要有體,但不一定受一種體的限制,要兼學並蓄,廣採博取,有自己的創新,自己的風格,才能引人入勝。」
這些書法理論,是毛澤東從借鑒古人的經驗和總結自己的實踐中提煉出來的。(三之二) ■摘自《人民政協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