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理大於太空科技的研究範疇多元化,其中包括為國家航天局設計出防靜電及防皺的航天工作服。 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歐陽子瑩)於80年代已開始航天科技研究的理工大學,是東南亞唯一一所有太空儀器「上天」的大學。除了曾研發多個太空探索的樣本採集工具,理大近年多次參與內地航天任務,包括國家探月工程、製作航天工作服等,又積極對太空人在微重力下的健康影響進行研究,未來期望將太空科技民用化。
曾與多國太空組織合作
1989年,容啟亮與牙醫伍士銓合作製成首個香港製造的太空鉗,為本港的太空儀器取得突破性發展,太空鉗後來更獲俄羅斯太空總署採用,供「和平號」太空人作精密焊接。至90年代,理大研究小組再獲歐洲太空總署邀請,成功研製出可鑽磨及挖取土質樣本的「岩芯取樣器」,進行火星探索工作。
到了20世紀,理大於航天科技的研究範疇更廣,與內地的合作亦更緊密,其中包括在04年為國家航天局設計出首套防靜電及防縐的航天工作服;05年與中國國家月球探測工程中心簽訂協議,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及學術交流展開更多交流與合作;以及參與中國和俄羅斯於2011年進行的「火衛一」聯合探索火星任務,由容啟亮研發的「行星表土準備系統」負責採集土質樣本。
理大近年又與中國航天員中心監督與醫學保障研究室合作,對太空人在微重力下的健康影響進行研究,如人類步行系統對不同負重情況的適應性、防止骨質流失的數位超聲針灸等,期望將來能將有關科技民用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