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2月24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專題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似真似假「港式幻覺」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2-24]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呂兆偉

 呂兆偉的作品是半夢半真,也是嚴肅審慎。他的「香港故事」是一種從歲月痕跡中去捕捉蛛絲馬跡進行再創作的「港式幻覺」。「拼貼印刷」不是他的獨創,作為一種揚棄大眾傳媒傳送的藝術手段,它在真與假之間構成一道橋樑,擴闊了人們認識世界的複雜多樣性。「真與假,有時不一定要界定得那麼清楚,只是看待問題角度的不同而已。」他不覺自己創作大量複製印刷品是缺乏創新性。「一件藝術品經我手,本身已是原創。至於我們傳統思維中認為印出來的東西就一定是真,其實真實狀況反而未必。」他用跨媒介方式,融合油畫、印刷品等各種媒介,再用絲網印刷進行二度創作——複製的過程已混合多種視覺闡釋的交互作用。「這個世界是這樣,香港故事也是這樣,孰真孰假,都是人們本身賦予的想像。」

 他就是這樣製造出了自己的平面幻覺--打印出三處不同地區郵戳,再用絲網複印到同張郵票上,以此做出虛構的歷史感。「乍看之下,人們只會覺得很漂亮。但如果再細心一些,就會產生懷疑。同一時間點上,珠三角和上海的郵戳怎會同時出現在一件郵品上?其中哪個是真哪個是假,值得玩味的地方便出現了。」而絲網印刷的質感恰恰非常真實,如果只是浮光掠影去看,全然不會意識到其中蹊蹺。這正是呂兆偉創作中暗藏的玄機:好的藝術品,給人的第一印象是審美欣賞,進而令人有探尋究竟的動力。

 「事實上,觀眾如何看待這種真假莫辨的藝術呈現並無一個絕對標準,重要的是能令他們思考假象背後的東西。」但倘若反之,人們認為「假」的東西已足夠好看,則正暗喻了作者的諷刺意涵——賞心悅目的社會假象充斥此間,早已不足為奇。

 呂兆偉進而指出,「香港故事」本身已是「假象」。這說法蘊含了他半生創作中對這座城市敏銳通達的思量。「從香港歷史的源頭,殖民地政府和滿清政府的糾纏不清,就在不斷被推翻、演化。直到今日的《歲月神偷》,其間讓我們消費的歷史又一定不是真正的歷史。那麼究竟『香港故事』的哪部分是真?」若歷史都非真,藝術中構建出的歷史,亦無非是對真實的含蓄描摹。另方面,當下香港社會的信息爆炸與膨脹間,真假界限又在被不斷消解、置換。「我們從各種傳播媒介中所接收到的信息,都不能被保證是百分之百準確,因為他們都經人手,如同我的作品一樣。」

 但人們仍每日生活在半真半假的訊息社會中,並依賴這些訊息生存、生活。故此,正如呂兆偉所說:「真真假假,就是我們正身處的這城市,以後也會不斷如此輪替發展。在歷史被不斷更新演繹之同時,我們的香港故事,也被改寫革新為萬千種真假相依的新時代版本。」

相關新聞
用藝術品呈現 各自的「香港故事」 (2011-02-24) (圖)
「這麼近那麼遠」的城市悖論 (2011-02-24) (圖)
似真似假「港式幻覺」 (2011-02-24) (圖)
《鳥之戀人》 (2011-02-24) (圖)
《終極地》 (2011-02-24) (圖)
第5屆亞洲高端畫廊酒店藝術博覽會 (2011-02-24) (圖)
時光變遷裡的視聽回味 (2011-02-24) (圖)
「探索屯門」大型展覽 (2011-02-24) (圖)
賴筠婷手繪的香港素描 (2011-02-24) (圖)
水墨 雕塑 錄像 剪紙 (2011-02-22) (圖)
香港動漫美學2011 (2011-02-22)
《立體又少了風位》 (2011-02-22) (圖)
《如來神掌大學》 (2011-02-22) (圖)
《打小人I》 (2011-02-22) (圖)
《門神》 (2011-02-22) (圖)
《我童年時認識的台灣歌星》 (2011-02-22) (圖)
《民間傳奇》 (2011-02-22) (圖)
《唔怕》與《迷(藍)》 (2011-02-22) (圖)
赴法漫畫節取經 年青漫畫家嘗新體驗 (2011-02-22) (圖)
即席示範 (2011-02-22)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專題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