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黃德正)關注情緒病機構心晴行動慈善基金早前委託浸大社工系,進行本港首個天氣與中學生情緒關係的大型研究,發覺逾6成受訪青少年會因為酷熱、潮濕等厭惡天氣而不想學習或上課,學習動機大減。專家指春天氣壓低,令人腦分泌的激素紊亂;夏天的高溫則影響下丘腦的情緒調節中樞,兩者均是令青少年情緒低落的主因,建議他們每天享受20分鐘陽光浴,以增加血清素分泌,改善心情。
外國過去已有研究指出,惡劣天氣會增加精神病發率和自殺機率。浸大社工系於是在去年10月至11月訪問了11間中學共3,580名中一至中七學生,了解天氣對他們的情緒、行為及學習動機的影響。結果顯示,50%和41%受訪者喜歡秋天和冬天,學生亦普遍喜歡較穩定的天氣,至於炎熱潮濕的春夏天則不太受歡迎。每當出現令人厭惡的天氣,73%人不想外出活動,66%人不想上學,62%人不想工作或學習。
專家:天氣差影響情緒
臨床心理學家王藹慈表示,香港的秋冬涼快、而且陽光普照,令人體分泌更多負責控制情緒血清素(Serotonin),令人心情更愉快,可加強學習能力和記性。相反,春天氣壓低,令人腦分泌的激素紊亂;而夏天的高溫亦影響下丘腦的情緒調節中樞,容易令人情緒低落,甚至令人變得孤僻、易動怒而不自知。
負責研究的浸大社工系副教授趙雨陽表示,受訪者大多不察覺天氣令自己情緒轉差,因此他建議青少年撰寫「情緒日記」,加強管理情緒。他又笑說,通識科課程在教授氣候、地理時,亦可加入「情緒管理」的內容,連繫天氣和情緒教育,讓學生明白「也無風雨也無晴」的真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