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深圳灣口岸。 網上圖片
——深圳羅湖橋見證中國變遷
據傳,1911年羅湖鐵路橋聯軌通車的時候,橋中間留下了一條紅色油漆線,作為中英雙方的分界線。
如今在羅湖聯檢大樓的通道內,可以找到一條鋁合金製作的鐵箍,作為兩地的分割線存在。
曾有遊客在通關時雙腳踩在鐵箍的兩側,一邊拍照一邊唸唸有詞:「這邊是資本主義世界,那邊是社會主義政權!」
儘管早已波瀾不驚,但事實上,兩種意識形態對立的氛圍在羅湖橋頭鮮明地存在過。
特務懸賞殺中方邊檢
1953年,一個正在站哨的香港警察無意間走過了邊界「中線」,最終被當做重要的外事問題由公安部報到外交部,並在周恩來的親自過問下才獲解決。
「老羅湖」李梓惠回憶,那時羅湖檢查大隊檢查員的月薪是6元錢,遠低於香港警察的工資待遇。僅僅相隔一道鐵絲網的香港警察經常衝他們喊:「你們這群傻瓜,吃又沒得吃,穿又沒得穿,過來算啦。」
五六十年代反特任務最重的時候,李梓惠因查獲「帝國主義特務間諜」而成為新聞人物的次數就有72次,傳說有香港的特務組織懸賞上萬美元買他的人頭。每天上班前,他都要把當天的黨費交到妻子手裡,隨時做好犧牲的準備。
但羅湖橋畢竟見證著深刻的改變。
廖紅雷說,過去我們窮,給香港人笑做「大陸燦」(1978年香港一部熱播電視劇中,男主角阿燦是一個偷渡到香港的農村小子),現在香港的親戚回來喝茶,我們也可以開玩笑地叫他們「港燦」了。
陳天樂說,過去橋的那邊像城市,這邊像農村,現在反過來了,香港的邊界還有一塊禁區要保留農田,而大陸的邊界則不再種田而改成「種房子」了。
如今深港口岸15個
這些羅湖橋歷史的見證者,如今都已是70多歲的老人。而羅湖橋也同樣在老去。
1985年,羅湖橋東側建起一座全新的雙層通道橋,成為新的羅湖人行橋。2002年,這座橋又改成現代化的密封式新橋。
2003年,由於防洪標準過低,羅湖鐵路橋被分段拆除,並當做文物復建於香港新界。新建的鐵路橋拓寬了40米,臥伏在深圳河上。
羅湖橋不再那麼特殊,羅湖口岸只是深圳海陸空15個口岸體系中的一個。而相比於不足50米長的羅湖橋,深圳的年輕人們更樂於將長達5500米的深圳灣大橋視為新地標。
在歷史研究者看來,羅湖橋不再是「唯一的一扇窗」,恰恰象徵著「中國打開了整扇門」。
如今,每天從羅湖口岸過境的遊客平均有25萬人,相當於一個中型城市每天在橋上「挪來挪去」。寬敞乾淨的通關大廳裡,也不再有等候過關的長隊,短短15秒鐘,刷卡、按指模、核對面部信息,就可以自助通關。 (八之八,完) ■摘自《中國青年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