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 猶記得去年底央視一輯質疑香港已成為世界熱錢聚集基地的專題報道,指有為數達10萬億元的熱錢囤積在香港,伺機湧入內地炒作。金管局總裁陳德霖憶述,當時曾有非人行系統的國家部委向香港了解情況,金管局一方面著銀行追查每一單貿易結算的真實性,同時亦以數據及理性分析向相關部委作出解釋,釋除了對方的疑慮。
陳德霖稱,人民銀行及國家外匯管理局比較掌握跨境資金流動的情況,故當時關心香港的人民幣貿易結算有否被濫用的,主要是一些非人行系統的部委,該局當時即時向香港銀行了解情況,「逐單睇,發現全部屬於貿易項目」,而非熱錢炒作。
熱錢需艇運洞藏 否則曝光
所謂熱錢,他將之界定為「大規模」、「快進快退」,並多為「億億聲的對沖基金」,而外資又大多持美元,熱錢要炒作人民幣,須先將美元兌成人民幣,但該局並沒發現有異常的大額兌換;同時,無論對方是持有美元或港元,流入的外資一定會反映在銀行存款餘額上,「除非他們是用快艇把鈔票運進香港,同時又收藏在『山窿』,否則,只要資金是經銀行系統流入的,我們一定會知道。」
他指出,本港銀行體系存款為6萬至7萬億元,故有10萬億元熱錢流入的說法可謂「無譜」,「要沙田好多個倉來存放」。而且這些人民幣又可以如何再運入內地?
內企付人民幣 港存款大增
陳德霖重申,雖然過去一年,本港人民幣存款由600億元增加至逾3,000億元,主要是內地企業支付予港商的貿易款項,令香港企業的人民幣存款大增。去年內地企業支付香港企業逾2,000億元人民幣,而港商支付予內地企業的800多億元人民幣中,只有約100億元是從上海兌換窗口兌換的,故沉澱香港的逾1,000億元人民幣並非來自兌換。
據外管局去年底的一份有關跨境資金流動的報告指出,在近年檢查中發現熱錢違規流入案件,大都以境內機構、個人和海外華人華僑為主,通常以「螞蟻搬家」的方式分散滲透,尚未發現國際「金融大鱷」大規模流入的情況。
報告稱,熱錢違規流入內地渠道主要有:加工貿易中通過高報工繳費等方式多收匯、轉口貿易企業利用收付匯時間差擴大外匯淨流入、空殼公司虛假利用外資、外匯資本金違規結匯、個人分拆結匯、銀行突破短期外債指標融入資金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