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3月16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財經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日中小企基金或率先反彈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3-16]     我要評論

 2011年3月11日下午,日本本州東海岸附近海域發生了黎克特制9.0級猛烈地震並引發海嘯,及後福島第一核電廠2號反應堆廠房發生爆炸,4號反應堆廠房亦著火,導致廠房周邊輻射水平升高,相信會有更多輻射洩漏,引發進一步的「核電危機」,拖累日本股市連跌兩日,日經平均指數兩日累積跌幅達14.38%。東驥研究部認為,如果確實「核電危機」對實質經濟構成重大的負面影響,則金融市場風險可能較現時估計為高;不過,如果「核電危機」只是普通的信心危機,預料當地股市短期或出現強力反彈,而日本中小企股票基金或可率先反彈。  ■東驥基金管理

 市場預期日本世紀大地震所造成的整體經濟損失相等於當地GDP的1% (未計算「核電危機」對實體經濟的負面影響),雖然比率上低於1995年的神戶大地震,但我們認為投資者更加需要留意的,是地震對環球金融市場所造成的間接影響。

地震對日經濟衝擊未必太長

 日本大地震令到當地農業和工業均受到嚴重影響;另外,由於航運中斷,日本企業出口也將暫停,短期內勢將對當地經濟造成衝擊,但我們認為地震對日本經濟造成的衝擊未必太長,預料當地經濟於上半年可能持續收縮,但到了下半年便可望止跌回升。而對全球經濟而言,由於日本現在並不是全球增長的火車頭,相對於歐洲主權債務危機、中東北非政治風暴,以及環球通脹升溫等問題而言,日本地震對環球金融市場所造成的中線市場風險明顯相對較低。

日政府將大舉注資刺激經濟

 根據過往的數據顯示,受災地區股市未必會受到太大影響,主要因為市場憧憬政府或採取積極擴張性的財政政策,以及寬鬆的貨幣政策以刺激經濟。事實上,日本政府上周末已向災區13家金融機構增撥550億日圓資金,確保它們有足夠金錢應付存戶提款;其後日本央行又宣佈,為緩解地震災情造成的流動性短缺,將增加向金融系統注資規模,由7萬億日圓,提高到12萬億日圓,創有史以來最高紀錄,相信足夠維護信貸市場穩定;另外,為確保金融市場的穩定,當地央行又實行公開收購日本國債的操作,規模為3萬億日圓,進一步紓緩可能出現的流動性短缺局面。日本政府有見於日股連續第二日下跌,市場開始出現恐慌性拋售,便積極地再向銀行體系注入5萬億日圓,以紓緩恐慌情緒,故日圓匯價於地震後仍然相當穩定。

日圓料高企將不利大型出口股

 我們認為日股近日出現大幅下瀉,反而造就短線買入的機會,不過由於我們預料日本企業會從海外撤資以應付保險賠償和參與重建,短期或推高日圓,不利當地大型出口股。事實上,1995年神戶地震引發的資金回流潮,便推動日圓由當年2月份的每美元兌96日圓升至4月19日的約每美元兌80日圓。雖然預料日圓高企將不利大型出口股,不過預料投資於地震受惠股,如建築股等較大比重的日本中小型股票基金最為受惠,進取的投資者不妨考慮。

建築股等中小企將受惠重建

 根據理柏環球的分類,坊間現時共有13隻日本中小企股票基金可供選擇,但表現可以相差甚遠。以2010年為例,表現最佳的是安本環球—日本小型公司基金,去年錄得26.5%的升幅,而JF日本小型企業 (日圓) 基金則只錄得0.1%的升幅,相差逾26%,相信與日本上市的中小型企業數目甚多有關。由於日本發生地震及海嘯的關係,東驥研究部認為基金經理的選股傾向較過往表現的統計數字重要。根據理柏的資料顯示,貝萊德日本特別時機基金持有較多如建築股等地震受惠股,預料當日本股市喘定後,該類股份將可望跑贏大市。

看核電危機影響程度定去留

 不過,由於現時日股情況仍未明朗,日本中小企股票基金或只適合進取的投資;如果確實「核電危機」對實質經濟構成重大的負面影響,則我們建議投資者應全面撤離日股基金。

相關新聞
日核影響 亞洲爆小股災 (圖)
曾俊華:市況波動莫輕率投資 (圖)
散戶恐慌逃亡 1200股份下跌 (圖)
王冬勝析日資流向 或回國助重建
調查:65%人指股市大跌助冷卻樓市
亞太股市昨急挫 (圖)
陳德霖赴澳洲推廣香港人民幣業務 (圖)
港元掛u人幣 暫無條件
構建離岸中心 待內地開放配合 (圖)
數據釋部委「十萬億熱錢」疑慮 (圖)
香港人民幣業務進程
港企珠三角缺工200萬 (圖)
平保棄股東取彤叔被評不公 (圖)
煤氣派息23仙兼10送1紅股
渣打料港今年人幣結算1.2萬億
泰康人壽獲高盛入股 A+H上市料加速
陽光油砂或第四季港上市
有線寬頻虧損擴大 不派末期息
新鴻基尊尚資本管理開幕
龍源去年賺逾倍至20億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財經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