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房廈 北京報道)日本首相菅直人18日表示,「必須設想如果東日本全毀的狀況」,已作最壞打算。中國社科院經濟所宏觀室主任、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袁鋼明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記者採訪時指出,停用核能源不啻是給本已復甦艱難的日本經濟雪上加霜,但對於中國而言則並無根本性的制約及影響。由於日本能源不足引發生產能力的下降,中日經濟對比關係將發生「根本性」的轉變。
停用核能源 日經濟雪上加霜
袁鋼明指出,核電站洩漏產生的影響波及全日本,整個日本的核戰略都因此停滯。而作為能源匱乏的國家,全日本30%的電力都藉核電站發出。受制於能源不足,日本企業的生產能力進而將全面收縮,日本國的經濟地位因之將進一步下降,這對本已在「經濟復甦」之路上艱難行進的日本經濟而言,無疑是雪上加霜。
他特別強調,災後日本對中國的需求會更加依賴,尤其是在食品進口方面。與此同時,中國對日本壟斷性進口產品的依賴性將持續減弱。電子產品、精密儀器、機械裝備等許多商品,中國都可由世界其他國家找到替代品。此外,日本相關行業生產能力的減弱,對中國相應行業而言,亦是激勵發展創新的契機。
料更多日廠商向華轉移生產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對香港文匯報表示,菅直人此番表態的目的在於「置之死地而後生」,對身處「核輻射」陰影籠罩之下的日本國民起到激勵精神的作用。他提醒,隨著核輻射影響範圍的擴大,向中國中斷供貨或停止生產的廠商範圍亦將擴大,因此,中國應加緊在全球範圍內尋找相關產品的替代供應商。此外,考慮向中國等地轉移生產的日本廠商將增多,因此中國應加緊準備招攬日本企業轉移生產投資,特別是技術含量較高的企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