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孫明揚(左三)頒獎給5名傑出學者,(左起)David Karl Banfield、陳力元、呂自成、黃家星及楊彤頒授獎狀。 香港文匯報記者潘政祁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歐陽子瑩)來自香港中文大學、科技大學及城市大學的5名傑出學者,昨日獲裘槎基金會頒發2011/12年度「優秀科研者獎」或「優秀醫學科研學者獎」。中大包攬3獎,得獎者包括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系教授呂自成、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教授陳力元及黃家星。陳力元40歲出頭,已在肝病研究有卓越表現,他表示,感激「師父」中大校長沈祖堯,對方當年「逼」他由腸胃科轉為研究肝病,助他發展潛能,成為他人生中的伯樂。
中大陳力元及黃家星,均獲得裘槎「優秀醫學科研學者獎」,該獎得主年齡一般在40至55歲之間。陳力元對於能成為今年最年輕得獎者,笑言:「真的頗幸運,剛好可以入場。」他主要研究乙型肝炎,在過去10年,不但研究出以基因預測肝癌的檢測方法,而且在脂肪肝、肝纖維化等治療上的研究,同樣獲得卓越成就。
被派研肝病「開荒」赴美受訓
身為享譽國際的肝病專家,陳力元歸功於沈祖堯,「他給我機會發展潛能,是伯樂。」他指96年受沈聘用,在威爾斯醫院腸胃科工作,當時一心在該專科發展。但不久,卻被沈指派作肝病研究中心的「開荒牛」,被送到美國受訓,「98年回來,所謂的實驗室,只有一部很小的機器」。他當時仍要負擔繁重的前線工作,在缺乏科研資金下,過了數年困難的日子。
他表示,沈祖堯在科研路上,一直給予精神及金錢上支持,「沈教授是腸胃科專家,卻派我接受肝病訓練。他胸襟很廣,不擔心我學成回來的專長,連他自己也未必認識。結果,我把知識帶回來,全行都受惠」。他笑說:「如果沒有大樹遮蔭,在風雨下,我這小草早已死了。」
陳力元於02年轉入中大,全職投入教研工作,「一個人力量有限。即使我不斷診症,力量都不及多複製10對手,幫助的人更多」。受沈祖堯影響,他現時培訓新人時,也不會建議學生研究自己的專長乙型肝炎,「若他們一直在我的影子下,較難有突破。」他期望,未來普及肝癌檢測的方法,並推動個人化藥物治療。
黃家星研通波仔再獲殊榮
另一位獲得「優秀醫學科研學者獎」的學者黃家星,為國際著名腦神經科專家。他19年前仍在修讀博士時,曾獲得裘槎的年輕研究生獎。對於今次再度獲得殊榮,他感到十分榮幸,「當年領獎是對我研究路向的肯定,今天卻代表我的研究成果獲得認可」。
黃家星主要研究中風流行病學,正對腦血管退化的治療作研究,包括以近似「通波仔」的支架治療,以及通過把下肢血流引到腦部的反駁治療,向病患者施救。
此外,致力於設計及分析電腦及通訊系統的中大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系教授呂自成、主要研究基礎細胞活動機制的科大生命科學部教授David Karl Banfield,以及在應用數學方面成就卓越的城大數學系教授楊彤,同樣獲得「優秀科研學者獎」。
獲頒「優秀科研學者獎」及「優秀醫學科研學者獎」的學者,可分別獲得80萬港元及90萬港元資助,供所屬大學另聘講師,為得獎者代課半年至一年,讓得獎人全職投入研究工作。另外,每名得獎者也可獲得研究補助金6萬港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