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李惠珍
回想一月底的法國,寒風刺骨,國際漫畫界一年一度的盛事「安古蘭國際漫畫節」為法國西南部安靜樸素的小鎮安古蘭營造了熱鬧的氣氛。這個歐洲最大型的漫畫節為期4天,有世界級漫畫家到訪,且有各國漫畫書商售賣漫畫珍藏本,是漫畫迷朝聖的盛會。今年的第三十八屆可說是香港漫畫壇難忘的一屆:由創意香港贊助,香港藝術中心主辦和帶領,港漫首次具規模地參加安節。
香港藝術中心獲安節邀請,把《翼動萬花筒──香港漫畫歷史》展覽及港漫團隊包括藝術中心總幹事林淑儀、香港動漫畫聯會理事溫紹倫、鄧永雄和十三位香港漫畫家帶到安古蘭,首次把港漫文化帶到安節作交流和宣傳,同時也讓香港漫畫家親身體會法國漫畫文化。藝術中心跟多方合作,於是次安節舉辦多樣港漫項目,包括大獲海外漫畫迷及傳媒好評的《翼動萬花筒》展覽、香港漫畫書攤、十三位漫畫家的個人簽名會、現場繪畫示範及介紹環節,讓西方漫畫讀者有機會深入認識港漫,甚至是亞洲漫畫,闡明一般西方的誤解。西方讀者常誤以為亞洲只有日本漫畫,或者是所有亞洲漫畫均被稱為日本的manga,而亞洲其實也有不同國籍/文化的漫畫,其中便有香港的manhua。安節大會及藝術中心亦趁機安排聚會讓海外出版商跟香港漫畫家洽談海外譯本出版事宜。是次法國之行不僅對港漫的國際推廣作了一大進步,同行的港漫專業人才亦從此行各有深刻體會。
隨團漫畫家珍姐李惠珍為香港經典漫畫《13點》的作者,創作過不少作品,包括兒童刊物,對漫畫及藝術教育特別關注。珍姐對此行感到欣喜:「我見識到很多新事物,開闊了我的眼界。」珍姐認為創意香港是次對《翼動萬花筒》之法國展覽及港漫團訪法的支持,顯示了香港對漫畫藝術正面的重視,是一個很好的開始。
珍姐對不同文化和藝術風格的開放態度,就如她筆下廣泛地熱愛來自世界各地不同新潮和傳統服飾的13點。她於法國體會到西方較樂意接受不同文化和新事物:「西方漫畫的取材都較獨特,不是全都是普羅大眾的。」漫畫亦勇於作藝術上的突破:「海外漫畫的風格都非常開放,甚麼形式也有,筆觸、畫風都非常獨特和大膽;香港開始畫畫的年輕人,他們的畫都帶著日本人的漫畫風格。歐洲卻是多類型的,有古典的、有保守的、有可愛的。」她認為港漫市場都充斥著日本漫畫,其實應該引入更多不同國家和類型的漫畫讓下一代認識。年輕一代需從小接受多元的藝術感化,來培養藝術情操,慢慢融會貫通,建立具個人特色的漫畫藝術風格。「潛移默化的力量是不能被低估的;小時候的栽培很影響隨後的個人發展。」
法國的創作空間,對珍姐來說,不論是在精神還是實質上,都更能容納個人興趣的發展:「在法國,不論是多年老的,就算是撐著拐杖,也會在藝術館找個角落坐下來臨摹;不論是小朋友還是成年人都會臨摹,氣氛很好。香港就是沒有很舒服的空間讓人隨意畫畫,例如在街外寫生繪畫,是會被人取笑的。」珍姐認為要深化個人的漫畫技藝和修養,便要有空間畫出真我,放膽每天地畫是發掘真我的過程,在極力表達自己的過程中,畫工才會進步。她建議香港的老師應鼓勵小朋友以漫畫形式建立日記或周記。她留意到現在小朋友畫的都是日漫的延續,別人的風格固然可以學習,但更應建立個人的真我風格:「藝術是真實的一面。」她補充:「以香港獨特的歷史文化背景,被英國統治了百多年,也有中國傳統文化和思想,兩種文化夾雜,應該是有很獨特的風格才是。」
珍姐認為全球跟本地的漫畫界,都有長江後浪推前浪的現象:「在是次安古蘭之行中,我是最年長的漫畫家,同行的其他漫畫家不論是甚麼年紀,隨身都帶有紙本和筆,常常隨意畫畫,那是非常好的。」珍姐指現在互聯網發達,資訊流動迅速,使漫畫界的競爭更大,但是還要堅持以自己風格來做得最好,使漫畫有意義、有主旨。
個人的藝術試煉,只要有信念,是永無止境的。 ■文、圖:heyhe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