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葛沖 北京報道)博鰲亞洲論壇發佈的亞洲經濟一體化進程2011年年度報告指出,近年來中國和印度的崛起為亞洲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新的重要的動力,兩國的經濟增長率都接近10%,正為亞洲經濟的持續增長提供日益重要的平台。報告說,中國內地經濟發展的潛力較高,但中國內地的社會發展已經嚴重滯後於經濟發展。
在亞洲評估的35個經濟體中,中國內地排名第11位,總體排名不高。報告認為,中國內地的首要競爭優勢在於巨大的國內外市場規模、經濟總量以及人力資本與創新能力,其中經濟總量佔據亞洲第一位,這使得中國內地企業能夠享受到規模經濟的好處,人口眾多顯示出科技出口能力較強,從而使得中國內地在人力資本與創新方面的排名較靠前(第7位)。報告指出,中國內地亟需解決的問題主要集中在以下三個方面:政府商業行政效率(第22位)、基礎設施能力(第14位)、社會發展水平(第31位),其中包括醫療服務和交通安全問題。
美元貶值影響中國外匯儲備
另外,博鰲亞洲論壇發佈的新興經濟體發展2011年年度報告認為,經常賬戶持續順差累積的龐大外匯儲備資產存在貶值等風險。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下政治研究所所長張宇燕表示,美元貶值將影響到中國外匯儲備的價值,並預料美元貶值會是長期趨勢。
報告指出,經常賬戶持續順差經濟體也將面臨通脹率上升和對沖多餘流動性所帶來的沖銷成本等問題。例如,央行在對沖多餘流動性時,將採取提高利率、提高存款準備金率和發行央票等措施,這些措施不僅存在經濟成本,而且將影響經濟的穩定性。
此外,張宇燕指出,2010年下半年到2011年初,亞洲經濟體開始出現過熱勢頭,經濟的快速增長吸引了大量熱錢的流入,從而增加了通脹的壓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