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李慧琼炮轟書商在討論教材分拆事宜上,遲遲不肯定價,質疑其一直「望著撥款(額)而定價」。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馮淑環)踏入4月底5月初,全港學校便開始決定新學年的書單。但各教科書商迄今只承諾新學年分拆新版教科書,現版書則仍未有定案。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主席李慧琼昨日出席一電台節目時,炮轟書商在討論教材分拆事宜上,遲遲不肯定價,質疑其一直「望著撥款(額)而定價」,有「睇住嚟食」之嫌。兩大教科書商會代表麥嘉隆則回應指,只要分拆後能確保1.5億元教材市場,以及解決版權問題,教材定價有望在1至2個月內完成。
現版書加價5%家長叫苦
課本、教材分拆定價方案商討至今逾2年,雖然新學年如期落實,但書商僅承諾新學年只有5%新書能實行教材分拆,意味著新學年佔大部分的現版書仍要加價3%至5%,令家長叫苦連天。李慧琼昨日出席一個電台節目時批評,教育局已公開承諾會與學校商討教材分拆後的撥款機制,基本上已回應學界關注。但書商一直不肯提供相關定價,質疑書商只是希望「望著撥款(額)而定價」。
書商期望確保教材市場
香港教育出版商會和中英文教出版事業協會成員麥嘉隆在同一電台節目上回應指,分拆教材定價要順利進行,須先解決分拆後教材市場及版權問題。而商會曾多次與學校商討,對方均稱無意購買分拆後的教材,意味市場並不存在。
麥嘉隆又指,商會曾估算順利分拆現版書前,須聯絡90萬個版權持有人,需要花1年至2年時間才能完成。至於現時約1.5億元的教材市場,麥嘉隆則表示,未能提供有關成本,「如果要計算,找會計師1至2個月應可完成。但計畢後,教育局是否會辦事(撥款)?」身兼牛津大學出版社副區域董事總經理的麥嘉隆表示,如果當局願意為學界提供專款購買教材,該出版社願意在一星期後定出英文科分拆教材的定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