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回歸近14年來,與內地的科技合作日益緊密,成果惠及內地及本港各界。國家科技部將繼續出台相關政策,鼓勵兩地在高新技術領域開展合作,令香港科技資源進一步融入國家創新體系。
記者:隨著內地與香港進一步深化交流,科技合作已成為促進兩地經濟、社會發展的共同議題。請問萬部長,近年來兩地的科技合作概況是怎樣的?
萬鋼:科技部非常關注兩地的科技合作。近年來,在中央對港工作方針指引下,在內地與香港科技主管部門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下,兩地基於「優勢互補、互惠雙贏」的原則,全面啟動科技交流與合作,並取得積極成功。科技部方面,則通過機制、人才、政策三個層面入手,全面力促兩地更緊密的合作。
設兩地高層交流協調機制
科技部與香港原工商及科技局在2004年就已成立了「內地與香港科技合作委員會」。近年來,由兩地科技主管部門及主要科研機構組成的委員會,圍繞著IC設計、電子標籤(RFID)、汽車零部件、中醫藥、基地建設、納米、重大計劃、節能與環保等8個領域展開合作。這一兩地科技交流與合作高層協調機制的建立,對加強兩地科技合作的統籌起到了機制保障作用。
2010年,CEPA補充協議7簽署,並正式納入創新科技產業合作等相關內容。這一協議內容由科技部牽頭制定,未來將在兩地科技合作委員會框架下不斷推進科技產業的合作。科技部重點推動了粵港、深港區域科技合作,並探索了有利於兩地開展更緊密合作的新舉措。科技部已研究制定在廣東實施「先行先試」的科技合作政策和措施。
記者:你出掌科技部以來,十分關注人才培養的問題。請問,兩地科技人才交流近來出現哪些新亮點?在「十二五」期間,兩地科技人才交流將呈現哪些新趨勢?
萬鋼:「十一五」期間,內地與香港科技交流取得了非常大的突破,來自於香港高校的科研人員都能參與國家973、863等重大科研項目,他們甚至可以擔任首席科學家。截至2009年,973計劃共支持香港地區7家科研機構的47名學者承擔了973計劃任務,其中擔任項目首席科學家3人次,課題負責人8人次。
續支持港澳建夥伴實驗室
高校和科研機構合作建立實驗室亦是兩地科技交流合作的關鍵。截至目前,科技部已經同意香港5所高校建設12個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夥伴實驗室,獨立運行,不列入內地國家重點實驗室序列,以加強兩地重點科研基地展開深層次的合作與交流。十分感謝特區政府,為了這些實驗室,每年都會撥付200萬港幣的費用,非常不容易。
「十二五」期間,在兩地科技合作委框架下,兩地將進一步推動香港科研機構和人員參與國家重點科技計劃;支持內地和港澳地區的大學、科研機構合作設立聯合實驗室、研發中心;繼續支持在港澳地區建立國家重點實驗室夥伴實驗室和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分中心;開展香港專家學者入選國家科技計劃專家庫,參與計劃課題的評審,以深入了解內地科研實力和科技計劃管理流程等工作,同時積極促進粵港、深港區域科技合作。
記者:「十二五」期間,內地與香港的科技合作還將有哪些突破?科技部方面還將出台哪些政策支持兩地科技合作?
萬鋼:未來五年,兩地的科技合作將更加緊密,在科技服務業特別是科技金融等方面的合作前景十分廣闊。內地與香港將以國家「十二五」科技發展規劃制定和實施為契機,研究探討如何加強兩地在不同層面的科技合作,鼓勵兩地從基礎研究領域逐步向應用領域,乃至高新技術領域展開合作,使香港科技資源進一步融入國家創新體系,從而推動內地與香港經濟科技水平的穩步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