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5月10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專題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多方涉獵也得讀經典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5-10]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中大通識教育基礎課程副主任趙茱莉(左)與王永雄認為閱讀經典所取得的第一手閱讀經驗很重要。

 在這個網絡年代,轉載可說是慣性動作,但引用的原著又有多少人仔細讀一遍?求學問,讀先賢大師所寫的經典,絕對值得嘗試理解,但這當然不是要你囫圇吞棗,若有人在旁指導自是更好,你認為一定要在學校?不,現在正有學者嘗試把空間伸延至校外講解通識,說的是香港中文大學通識教育部的一眾導師,將在商務印書館主講「閱讀.經典」講座系列,把經典閱讀帶入社區,牽著大家的手走上通識之路。

 誠如中大通識教育主任張燦輝所說:「通識不是指『通通都識』,也不是普普通通,而是為所有人的。」追求學問,自是從經得起時間考驗的經典入手,了解一眾先賢大師的精髓,而非只是流行一時的暢銷書,這亦是張燦輝經常強調的一句話:「重讀經典。」

 這次走入社區作分享的講座系列分四講,第一講剛剛結束,報名名額在3天內即已爆滿,足見通識仍有一定的捧場客。餘下三講分別講解《古蘭經》、《社會契約論》和《答辯論》,本本都是經典。除了四講之外,他們還從22本經典中選出10本,由導師撰寫如小冊子般袖珍的導讀,讓大家手執經典時,都能讀得懂。

 講座系列儼如濃縮版通識課程,張燦輝說中大因應「三三四」新學制,在原有的通識教育基礎課程之上,加上「與人文對話」及「與自然對話」兩個必修科目,他坦言內容貫通中西經典,人文與科學並重,實屬首次。由課程設定以至在教學上所得的經驗,牽涉到深層次思考,如人的價值和意義等。「重要的是當中有文章、有討論,透過對話來明白當中的問題,深入思考和作出反省。」經過在校的嘗試,面向大眾時的講解更豐富。

讀經典啟發思考

 經整理而推出的新教材也是在今年1月出版,如「與自然對話」便涉及柏拉圖、達爾文的著作,「與人文對話」則抽出主題如認識自我來作講解,包括認識自我的潛能以至擴展至社群,由荷馬《奧德賽》,宗教典籍《聖經》、《可蘭經》,談及社會的黃宗羲《明夷待訪錄》和盧梭《社會契約論》等都涉及。

 對於教學,張燦輝認為絕不是催谷學生啃書就行。「教育不是只把所有教學內容全部教完便算,而是要引導,課程要能使學生在書本裡得到反省,帶出醒覺,而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中大通識教育基礎課程副主任趙茱莉認為,學生看的大多是二手資料,卻非原本文本,若學生在學習前準備,留意導讀、閱讀文本以及討論,他們所得的是一手經驗,有自己的解讀,這亦與大學通識的重點相符—在於培育學生的思辨能力:「透過閱讀和討論,從中得到啟發,日後可自行解決問題,而不是職業訓練或上『雞精班』。」

 聽過通識教育導師的分享,讀書不單要讀得透徹和反覆思考,還得選讀傳世經典,從中汲取寶貴的閱讀經驗。

相關新聞
多方涉獵也得讀經典 (2011-05-10) (圖)
精選十本經典: (2011-05-10) (圖)
複雜世情勿輕率簡化 (2011-05-10) (圖)
一切由實習開始 (2011-05-10) (圖)
Sage Gateshead (2011-05-10) (圖)
經典荷包 展傳統女紅文化精髓 (2011-05-07) (圖)
清代達官貴人專用荷包: (2011-05-07) (圖)
皇室貴族與平民荷包的分別 (2011-05-07) (圖)
百年經典荷包展 (2011-05-07)
觀音文物來港弘愛傳福 (2011-05-07) (圖)
「弘愛.傳福」千年觀音文物珍品展 (2011-05-07)
「我們的聲音」為工廈藝術家留一方天空 (2011-05-05) (圖)
藝術家工作室 (2011-05-05) (圖)
工廈是最後一片「樂土」 (2011-05-05) (圖)
香港藝術空間,需要一片生存餘地 (2011-05-05) (圖)
伙炭藝術村 (2011-05-05) (圖)
趕走炒家,留住用家 (2011-05-05) (圖)
5月醉暖海上風情 (2011-05-05) (圖)
黑白照片中的老上海 (2011-05-05) (圖)
老上海街景 (2011-05-05)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專題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