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艾莉諾.奧斯特羅姆。
面對問題時,很多人都希望能有一個固定的方法或模式去解決,像考試前溫習那樣,依賴可以代入的公式,或者尋求標準答案。200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艾莉諾.奧斯特羅姆教授(Professor Elinor Ostrom)早前來港談及個人研究時表示,不要把事情過份簡單化,而忽略了其他的可能。
現為印第安納大學政治學系教授的奧斯特羅姆能夠獲頒諾貝爾獎,當然並非等閒之輩。在印第安納,她和丈夫所成立的政治理論及政策分析研究所(Workshop in Political Theory and Policy Analysis),在暑假設有實習計劃,讓大學生到非政府組織做實習生,汲取跨學系的經驗。
奧斯特羅姆早前到港大出席講座談及研究和環境保護。她致力研究公共資源的經濟治理,她的研究挑戰了公共財產,例如池塘、森林等可由政府管理或私有化的傳統理論,並指出公共產業可由使用者自理。奧斯特羅姆說到環境保護的問題,很多人都以為需由政府、國家或國際之間的合作才能推行。但她指,越來越多研究顯示,小市民於環保問題上其實並非無能為力,由近鄰、社區、國家以至國際之間合作處理環保問題,比單靠政府組織來得有效:「但這要視乎所處理的是甚麼問題。」
沒有治百病的靈丹
在組織一夥人時,視乎有無誘因—對參與者而言是否重要,是否住在公共資源旁,當中涉及的利和弊,然後再想如何擴展。「如保育森林為例,在某些地區,剷去森林所得利潤比保護高,或者把舊樓拆去再蓋新樓,比保存舊樓有更多好處。所以你要找對這有強烈興趣的或利益相關的人,他們自會慢慢組織起來。」需要關注的問題還包括成本、利益、誰得益,能否簡單地反映存在的問題等。
「這個世界太複雜了,你不能只用一個簡單的模式來概括所有情況,畢竟有很多因素在影響一個環境。」她認為處理環境問題和管理環境資源,雖然由民間自發組織的社區組織處理,有時候比單靠政府更有效,但不是必然。「市場必定做得比政府好?這種想法快令我發瘋。沒有一劑靈丹妙藥可以解決所有問題,每個問題的情況都不同。正如你會說男性所做的都一定會比較好?不會某樣東西永遠都好,某樣東西永遠都是差。真的要撇除這種想法。」
從她的分析,可見她考慮周詳,別瞧她外表是個78歲的老婆婆,內裡分析問題利弊再作出決策的思維,完全讓人感受到甚麼是運籌帷幄。即便如近來備受關注的核電廠危機,奧斯特羅姆坦言最大難題是如何處理核廢料。她認為危機一是埋藏,二是減低成本和風險,但總要知道風險有多大,畢竟風力和太陽能等潔淨能源也各有限制,成本隨之而增加,各項因素都要考慮清楚。「民營與政府經營,都可能有隱瞞,這要有透明清晰的機制,讓市民有知情權。」
奧斯特羅姆的研究經驗正好說明不應小覷個人力量,只要每人多出一分力,集結起來的力量可以作出正面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