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5月30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藝粹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嫉妒如何將人變成魔鬼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5-30]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莫札特之死的故事早已不是新鮮題材,它曾被改編為電影,獲過奧斯卡八項大獎,但這次中英劇團和戲劇大師鍾景輝合作的《莫札特之死》,主角卻不是莫札特,而是因妒恨而置莫札特於死地的薩里埃利。曾獲舞台劇獎最佳男主角的盧智燊,這次飾演薩里埃利仍是一場挑戰,而黃龍斌詮釋天才橫溢的莫札特,也有著不同於電影版的話劇視野,更有18位演員一起,在舞台上呈現這膾炙人口的劇目,令人耳目一新。《莫札特之死》的原著編劇彼德.謝弗曾細緻描寫人性中「善與惡」自我矛盾的沮喪——當慾念不斷上升,良知已難起警醒作用。今次欣賞此劇,我們不但可自我反思對慾望的控制,也可以看看舞台之上,嫉妒心是如何將人變成魔鬼的可怕情景,從而起到警示作用。

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賈選凝

善妒使人發狂

 年老的作曲家薩里埃利向神父回顧了他與莫札特一生中的恩怨。這個曾經最為虔誠的天主教徒在遇上倨傲的莫札特後,便開始質疑自己的信仰,擊敗莫札特和上帝,成為他最刻骨的慾念,也成為他永生的罪惡。演喜劇出身的盧智燊,這次挑戰的卻是正劇經典,而且幾乎3個小時全長的劇中,從沒離開過舞台,要不停講出大段對白,十分考驗功力,對角色的理解也務必深刻。「沒有產生妒忌念頭前,這個人是善良的。他為了成為作曲家向神虔誠祈求。」但莫札特的絕頂才華卻像當頭一棒,擊碎了他此前的全部信仰。

 「突然出現這樣一個20多歲、敢說敢講、曲風多元的天才,他無法不去妒忌。」盧智燊為演好這個角色,也做了大量的人物背景研究,他發現真實的薩里埃利一直循規蹈矩、遵循維也納當時的種種宮廷規則,但的確,他不是有天賦的作曲者。

 盧智燊認為某種程度上,這個角色很適合自己。「人都會有妒忌之心,尤其演員這一行,同行享有更多機會的心理落差更可能發生。」但薩里埃利過分的固執,卻引發了其後的妒忌與偏執。他感受最深的是導演鍾景輝在其中的點撥。「怎樣能最完美代入自己去理解角色?就比如其中薩里埃利求神讓他成為好作曲家的那一場,鍾生給我的idea是,想像一下,祈求神令自己成為好演員。」一旦換位代入,角色的靈感頓時感同身受、觸類旁通。

 最終,因善妒而發狂的薩里埃利實現了謀殺莫札特的願望,但他卻未嘗到真正解脫的快感。「只是像完成了一件事,這個整天都在渴望挑戰神的人,其實一早就已在受到神的懲罰。」自殺前夕的告白,是心靈難以安息的贖罪券和悔意,而盧智燊更神秘透露,懲罰其實還不只如此,發人深省的結局一定會讓觀眾有意想不到的感受,但內容為何?我們便只有進場看才知咯。

改編的智慧

 《莫札特之死》結緣香港舞台,其實已經是第四度,早在80年代,萬梓良就飾演過盧智燊這次擔綱的薩里埃利,90年代的香港話劇節上,今次的導演鍾景輝也演過該角色。前年的Fringe Club亦再次上演這經典劇目。但這一次改編,卻與前三次都有大不同。盧智燊表示:「今次我們上演的是現代化的版本,不像前3次那樣用實景、人物戴假髮,我們穿西裝,背景則是很意象式的一張大樂譜,配合video,令觀眾體會角色的心態。」即賦予古代故事以新角度,老題材也能煥發新意。

 事實上,有人的地方就難免有妒忌,但不同時代,人們的認知與選擇卻可以有所不同。我們不妨也走進劇場,感受一下這個經典故事被重新以更親近我們理解思路的方式演繹,有著怎樣的精彩。

相關新聞
嫉妒如何將人變成魔鬼 (2011-05-30) (圖)
《莫札特之死》 (2011-05-30) (圖)
編輯推介:神韻舞色:謝景蘭繪畫展 (2011-05-30) (圖)
名家推介:周光蓁博士:粵劇《李後主》(新繹本) (2011-05-30) (圖)
展覽:《富春山居圖》合卷.仿真本.香港展 (2011-05-30)
舞蹈:不加鎖舞踊館《水舞問》 (2011-05-30)
影像:NOIR黑色電影.法國×香港 (2011-05-30)
音樂:Loudspeaker Hip-hop x Band Crossover (2011-05-30)
創作對談:戶外展現多媒體藝術能量 (2011-05-30) (圖)
邱志傑戶外雕塑展《能量》 (2011-05-30)
編輯手記:綠色節電新概念:長草的插座 (2011-05-30) (圖)
張洹:把香灰請上畫布 (2011-05-27) (圖)
《三頭六臂》 (2011-05-27) (圖)
《春天》 (2011-05-27) (圖)
《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2011-05-27) (圖)
《草3號》 (2011-05-27) (圖)
《趙宇》 (2011-05-27) (圖)
張洹:消失的氛圍 (2011-05-27)
台北市立美術館的「花見」──《莫內花園》 (2011-05-27) (圖)
草地上跟蒙娜麗莎吃最後晚餐 (2011-05-23)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藝粹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