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文:賈選凝
中國知名多媒體藝術家邱志傑,這次為煩囂商圈帶來了戶外雕塑展《能量》。別出心裁的數件大型作品《棱鏡屋》、《凸鏡屋》、《搖錢樹》和《油桶龍》,用新奇創意展示了力學與美學結合、材質與藝術交融的獨到風格。我們看到《棱鏡屋》和《凸鏡屋》在露天廣場上,呈現為一大一小兩個半圓,戶外的太陽照射則在四周牆面和人群中投射出了美麗的彩虹。而整個展覽中最大型的《油桶龍》,則由70多個汽油桶氣焊切割出龍的鱗片、龍角等圖案,用廢舊的汽油桶作原材料,其中又隱隱透出對現代經濟生活的隱喻。記者帶著種種聯想,和藝術家展開了進一步探討,從而對展覽的概念和藝術理念有更深一步理解。
這一組作品的創作主旨基於怎樣思考?
邱:《棱鏡屋》、《凸鏡屋》兩個很像愛斯基摩人雪屋的半圓球體,一個用三棱鏡折射陽光製造彩虹,一個凝聚陽光,都是轉譯和收集太陽能量的裝置。《搖錢樹》的造型參考了東漢開始大量出現在西南地區的青銅搖錢樹。《油桶龍》中的龍更是通俗符號中的中國文化象徵,由70幾個汽油桶組成,油桶之間互相連接成為長龍,身軀中部沒入地面。我的每一次展覽都同時具有雙重使命:一方面應對著特定的時空,另一方面是在我自己的體系內部進行新的一次推演。所以它一定是既有延續性,又有新的關注點。這次的《能量》應該說是既涉及了工業化和現代化的問題,又希望把它引向更遠的歷史思考。
你作品中使用到一些廢舊物料,
是否想帶來與現代化相關的思考?
邱:用廢舊的汽油桶來製作一條龍,肯定與以石油為支撐的現代經濟生活有或遠或近的關係。它會讓人朝著中國經濟崛起、石油需求增長和對世界發生的影響等方面聯想。然而帶皮毛的動物軀幹再次顛覆了這種過於邏輯的想像。對作者來說,石油是古代動物的血液,每一腳油門下去都是千萬頭遠古的麋鹿在苔原上奔跑。於是,互相連接的油桶之間流淌的是動物的血液,並從那些水龍頭中淌出。
最希望觀眾怎樣理解這次雕塑展?
邱:其實我並沒想到要觀眾去怎樣理解我的雕塑展,反而希望透過作品去啟發大家對現代化工業及現代生活作出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