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教資會主席史美倫(左二)表示12/13年起,將會分9年逐步將整體補助金的12.5%撥出供8大競逐,當中涉及約13億元。香港文匯報記者馮淑環 攝
——教資會調整資助分配方式 更利公平競爭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馮淑環) 教資會落實改變沿用20年的研究資助分配方式,逐步引入大量競逐元素,希望透過競爭帶來進步。其中現有每年約27億元主要按學生人數分配予8大的「研究用途撥款」,明年起將會分9年逐步撥出當中約13.5億元,改以更具競爭性的形式批出,佔整體補助金12.5%。同一時間,研究生學額亦會於明年起,分5年撥出約3千個改以競逐方式由8大申請,以每名研究生成本約52萬計,涉款多達15.6億元。換句話說,未來8大最多有達29億元研究資源需要靠競爭而得,為求研究「錢途」,勢必令8大爭崩頭。
現時教資會每年向8所大學撥出整體補助金近110億元,當中27億元用作「研究用途撥款」,去年底發表的高等教育檢討報告已提出,院校需加強研究競爭以提升質素。教資會主席史美倫昨日與傳媒聚會時表示,5月大會已討論有關內容,並落實推行2項措施,增加院校間研究競爭。她表示,其中將會由2012/13學年起,在9年內逐步將整體補助金的12.5%撥出供院校競逐,當中涉及約13.5億元,並於2015年檢討有關安排,有需要時作出調整。
料不會被大型院校壟斷
就有意見指,增加研究競逐撥款,會催化惡性競爭,亦對非研究型的院校不公,史美倫表示不同意,「我認為並不會發生大型院校壟斷研究經費,事實上現時香港院校均各有優勢,可公平競爭」。她補充,由於措施分9年逐步落實,即使在最極端情況下,個別院校未能爭取任何研究項目撥款,每年的影響亦只佔總撥款的1.3%,相信不會影響院校研究發展。
一半研究生學額供競逐
教資會亦同時宣布,在2012年起於5年內將其中一半研究生學額撥出,供8大院校競逐。研資局主席錢大康指,現時全港有約6千個研究生額,均是沿用多年前定下的比例,由教資會向各大學分配,並不平均,而日後將有半數學額逐步引入新方式,如近似現有的「博士研究生獎學金計劃」,或按研究生質素及研究項目等,藉此加強研究生質素,進行直接或間接競爭。根據現時每位研究生每年成本約為52萬元計算,3千名研究生則涉及15.6億元資助,加上13.5億用作競爭的「研究用途撥款」,勢必令各院校競爭氣氛更為激烈。
港大中大浸大歡迎措施
對於教資會新增的兩項研究競爭措施,香港大學、中文大學、浸會大學等均表示歡迎,認為有助鼓勵大學提升研究質素。嶺南大學發言人指,原則上支持以研究素質和成果作為審批研究資源的基準,但認為項目競爭的形式,未必適合於人文學科及社會科學等項目申請,歡迎以兩年為期限試行有關建議,再作檢討。但理工大學教職員協會會長李向榮擔心,在新措拖下,非研究型大學在資源競爭時難免處弱勢,又擔心此舉會令各大學以教師可否獲資助作為招聘及續約準則,令教師投放較多精力於研究上,忽略教學質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