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6月4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要聞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大旱之下人怎活? 農民棄田打工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6-04]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中國四大淡水湖—鄱陽湖、洞庭湖、太湖、洪澤湖的水位和面積嚴重偏低,給湖區生態和民眾生活帶來嚴峻考驗。圖為乾涸的洞庭湖。 新華社

 今年以來,長江中下游地區湖北、湖南、江西、浙江、江蘇降水與多年同期相比偏少四至六成,為近50年來同期最少年份。為此,香港文匯報駐湖北、湖南、江西、浙江、江蘇的記者分別深入當地採訪,發現由於位於這一區域的中國四大淡水湖—鄱陽湖、洞庭湖、太湖、洪澤湖的水位和面積嚴重偏低,給湖區生態和民眾生活帶來嚴峻考驗。其中,洞庭湖邊的稻田灌溉無水,當地農民擬棄田打工。 ■香港文匯報記者俞鯤、李程、李洢、茅建興、姜天蔚,實習記者 李越 連線報道

湖北洪湖漁民:「蟹苗快死光」

 水域面積僅剩八分之一的洪湖,正在接近乾涸,「浪打浪」的洪湖水已失去活力,據湖北省荊州市洪湖濕地自然保護區管理局介紹,洪湖現有水域面積僅67,086畝,昔日漁家成了「旱家」。

 昔日以湖為生的漁民,不得不離湖被迫上岸。洪湖挖溝子一帶,從這裡向湖區望去,只有幾條淺淺的水溝,水位線標尺已完全裸露在地面之上,附近的漁民無魚可捕,養殖的蟹苗也大片死去。

漁家成「旱家」

 在幾近乾涸的湖區裡,當地漁民蕭葉文的船略顯孤單,他還與自己的夥計們堅守在船上,守護著最後殘存的一些蟹苗。「我們花了80多萬承包的1,000畝水塘,現在就只有不到100畝有水了,蟹苗都快死光了,」蕭葉文沮喪地說。

 洪湖原有水面53萬畝,是全國第七大、湖北第一大淡水湖泊。今年1月至今,洪湖流域內累計降雨量不足正常年景的三成,為有記錄以來最少的年份。洪湖水面大幅縮減,嚴重破壞濕地生態。據洪湖濕地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溫峰介紹,往年此時,約有10多種、2萬隻夏季候鳥途經洪湖落腳棲息,並且是鬚浮鷗重要繁殖地,可如今湖區已經大面積乾涸,夏候鳥難得一見。

出招抗旱保蟹

 據悉,去年以來,洪澤縣實施洪澤湖現代漁業產業園建設,投資2,000多萬元,對園區塘口進行小區化改造,「沒想到,今年就遇上了大用場。」洪澤縣水產局副局長潘家迅介紹。「小區用的是微孔增氧技術和大閘蟹複合養殖,套養了鱖魚、黃鯽魚,既優化了水環境,又增加了產量。」

 由於湖區行船艱難,加上缺乏飲用水,近3,000戶常年生活在湖區的漁民生活受到影響。目前,洪湖市已緊急轉移重災漁民957戶、3,234人,並設立集中安置點,對轉移漁民進行集中安置。

湖南灌溉渠缺水 農田乾裂

 湖南省岳陽是長江與洞庭湖的連接點,也是此次長江中下游大旱的重災區之一。原本洞庭湖周邊是聞名天下的魚米之鄉,而在今年春夏以來只剩下成片野草瘋長的洲灘、裸露的蘆葦蕩和零散的水窪子,魚蝦蟹失去了賴以生存的環境,稻田灌溉無水可用,當地民眾的生活受到了嚴重的影響。面對這場罕見的旱災,當地民眾有的終日祈求上天降雨解旱,有的則默默計劃赴外地打工。

 錢糧湖鎮,因為緊鄰湖邊,當地人幾乎從未因乾旱而發愁,他們更多的是擔心洪澇災害,為此田間的排水溝都修得十分整齊,但現在田裡的灌溉渠卻存不到一點水。當地農民主要種植麥子、水稻、油菜和棉花四種農作物,大家都指望農作物收成過日子,可因為乾旱幾乎沒有一戶的秧苗能種下去。

 錢糧湖鎮橫溝村張桂紅的兒子在長沙讀大一,每個月支出達1,000多元。「今年遭旱災,即使棉花收成好,也要問親戚借錢才能供兒子上大學。」張桂紅家的稻田同樣無法插秧。「兒子也是看新聞知道家裡遭了旱災,現在每個周末都在外面打工。」

 張桂紅的弟弟、弟媳都在深圳打工,她說如果旱情一直持續,年近半百的她準備和丈夫一起去深圳打工。在橫溝村,有這樣想法的村民不只張桂紅一家。

 不僅是農業受災,大旱亦殃及民眾的日常生活用水。目前湖南共有298條河流斷流,157個集鎮不能正常供水,有些已中斷供水。部分村組水源基本枯竭,全靠遠距離挑水度日,飲水困難者達111萬人。

江西4000畝農田無法插秧

 昨日清早,記者行車至江西省南昌最大的商品素菜生產基地—揚子洲鎮。在揚子洲新洲村,記者看到,沿途大部分渠底的淤泥,已經裸露在陽光下。據揚子洲鎮府工作人員介紹,目前,揚子洲有3,000畝至4,000畝稻田因為缺水而無法插秧。

打井無助紓旱

 在田間記者看到,田裡幾乎沒有水。村民田萬山正在稻田旁,用今年村裡新挖的機井抽取地下水向田裡澆灌,但是也只能是供應極小部分的稻田。田萬山告訴記者,為了緩解抗旱,今年來揚子洲鎮政府為村民打了20餘座中型機井抽取地下水,緩解旱情。除此以外,村民還自發打了小型機井150餘眼,村民的生活用水是沒有問題的,但面對旱情,這些仍是杯水車薪。

 田萬山告訴記者,由於缺水,讓他只能捨棄一部分稻田。他有18畝地,但目前能保證灌溉的稻田,只有2畝。「如果再不下雨,其他稻田都要荒廢了,如果這樣,我一畝地就要損失上千元。」

不少蔬菜枯死

 乾旱對蔬菜的影響相對更大。揚子洲鄉作為南昌蔬菜的重要供應地,每天提供了全市近40%的蔬菜。受天旱少雨影響,不少蔬菜枯死在地裡。揚子洲新洲村菜農馬大山告訴記者,因為乾旱,菜的產量下降了,原來每畝菜可以產300多斤,現在只有200多斤,減產了三分之一。

 乾旱對籐瓜的影響更大。記者看見田裡大量被扔棄的絲瓜,馬大山告訴記者,由於雨水不夠充足,絲瓜不上籐,大量的絲瓜無法生長。今年的籐瓜收成與去年同期相比,至少減產一半。

 讓人欣喜的是,根據江西省氣象台預測,端午節期間,江西將迎來「龍舟雨」,出現入汛以來最強降雨過程,局部有大暴雨,這將極大緩解江西的嚴重旱情。

浙江舟山限水 外島採海水淡化

 隨著旱情的持續發展,浙江省舟山水庫蓄水明顯不足,自6月1日起,舟山市島城區實行限壓限水,外島縣由成本頗高的海水淡化廠供水或從外地用船裝水。

清洗海鮮用海水

 在定海的水產市場,各個攤位上幾乎都放有水桶,裡面裝上了水。一位活鮮攤的老闆說,「我們用水基本上都到菜場配備的水龍頭處提水。」昨日8時之前他就把兩個水桶都裝滿了。賣螃蟹的潘老闆說,現在用水很緊張,用來清洗螃蟹的淡水都是從漁船上拿下來的。為了應對限水,他們將所有的海鮮筐都運到了船上,利用海水沖洗。「工作量大了不少,但為了節約淡水,也是沒辦法的辦法。我們在海邊建了一個海水泵,抽海水沖洗地面,近段時間流動環衛車中裝的水也都換成了海水。」

 普陀六橫島,本來是舟山缺水最嚴重的地區。今年,在大旱情況下,卻基本能夠滿足居民和工業生產用水需求。因為,當地一台日產1萬噸的海水淡化設備現已投入滿負荷運轉。要是在往年出現乾旱,六橫島就得派船去寧波取水了,每噸成本在20元以上,等於用純淨水的價格買自來水。水貴如油的情形,六橫島的居民記憶深刻。

 舟山市發改委於2010年11月作出了《舟山市水資源供求趨勢及安全保障體系研究》調研報告提到,「海水淡化是長遠解決淡水資源緊缺最可靠的辦法」,將解決海島水資源困局的途徑。關鍵是,隨著技術的發展,海水淡化的成本並非想像中的高不可攀,目前,已經降低到約6元一噸,大大低於用船裝水的20元一噸的費用。

 目前除了六橫,舟山依靠海水淡化補充供水的地方還有嵊泗縣城以及蝦峙、螞蟻、嵊山、洋山、枸杞、衢山、長塗、秀山等海島鄉鎮。這些原本一遇天旱就「喊渴」的島嶼,由於有了海水淡化工程注入水源,反倒旱天不旱,暫時沒有遭遇到限時供水的窘境。在舟山本島,雖然有大陸引水工程,但在寧波地區也遭遇用水緊張的情況下,遠水一時尚難解得了近渴。

江蘇日調300萬方長江水

 香港文匯報記者連日採訪了解到,江蘇地區的洪澤湖一帶、南京地區的溧水、高淳等幾個郊縣受到了比較明顯的旱災影響;太湖地區也受到一定影響。江蘇地方政府及時啟動抗旱預案,部分受災居民打井取水。

 昨日,溧水縣防汛防旱辦的王主任表示,現在每天往石臼湖抽調300萬立方米長江水,緩解圩區水產養殖、水稻插秧用水。居民基本生活用水一直得到保證,政府幫助打了31口井,到前天有9口出水,有的井要打100多米深。各自來水廠管網延伸供水,石臼湖附近幾個鄉鎮開始限時供水,還有個別住戶用水困難的,政府有車輛專門送水,基本生活用水得到保證。

部分居民打井取水

 另據了解,一些常年住在船上的石臼湖水上人家,乾旱導致船隻損毀,當地民政部門發了救災帳篷,暫時安置到岸上居住,生活沒問題。

 洪澤湖畔的泗洪縣臨淮鎮居民楊威稱:「目前生活用水正常,我們這裡多數人家是用自壓井,每戶自己打的井,就算湖裡水乾了,井水吃一段時間是沒有問題的。」

 記者從無錫市惠山區農林局獲悉,乾旱導致大量落果,無錫陽山水蜜桃的預計產量會比去年減少20%至30%。宜興市居民接受香港文匯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當地主要飲用水源橫山水庫接近乾涸,改喝西氿水。

相關新聞
虐歐美13國惡菌 與愛滋腸毒同源 (圖)
港嚴查兩岸食品 塑化劑納常規檢驗 (圖)
台「染毒」產品逾八百種
爭分奪秒 大橋港段斬件招標 (圖)
李娜今爭后 信心足 法網上演「中女」對決 (圖)
大旱之下人怎活? 農民棄田打工 (圖)
南海爭議 菲聲稱興訟聯國 (圖)
彭麗媛任世衛親善大使 (圖)
中國銀行業2023年超美 稱冠全球
希拉里:將查入侵谷歌事件 (圖)
粵檢出染色致癌「血燕」 (圖)
港四項百年節慶列國家非遺
最低工資效應 港「老少」爭做保安 (圖)
港婦燒香擾鄰 官判賠錢兼頒禁制令 (圖)
訪港內地客人均消費8千元最豪 (圖)
美舉債陷僵局 穆迪威脅降級 (圖)
也門內戰升溫 總統一度傳死訊 (圖)
美漢禁室姦女童18載 囚431年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要聞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