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6月15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八閩鄉音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大話八閩:美國「媽媽」情牽聽障娃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6-15]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美國人瑪麗和孩子們在一起。香港文匯報記者葉臻瑜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葉臻瑜 福州報道)幼時偶得的一個繪著中國娃娃的杯子,讓美國人瑪麗從此喜歡上了中國孩子,並最終成為了福建新希望康復學校創校校長。學校成立3年來,幫助眾多聽力殘障的孩子進行康復訓練,帶著他們進入精彩的有聲世界。

 瑪麗說,她對中國孩子的愛,源自四、五歲時學校分給她的一隻杯子。「每個人的杯子上都有一個娃娃圖案,我分到的是一個中國娃娃,我至今還保存著這隻杯子。」首次來到福建時,瑪麗在朋友的安排下前往福州羅源縣一家聽障學校,在那裡她第一次見到了一位名叫陳楠的聽障兒,「我一看見她,就覺得她像極了兒時看過的那個中國娃娃」。

賣車籌錢 助聽障兒手術

 時隔不到一年,瑪麗再次來到羅源聽障學校。這一次她還帶去了助聽器,希望能幫助這些孩子。但由於是先天致聾,助聽器對陳楠沒有什麼幫助,家人也無力支付她的醫藥費。由於重度聽力障礙,陳楠重回有聲世界的唯一希望,就是進行人工耳蝸手術。為了籌集陳楠的手術費,「母愛」爆棚的瑪麗賣掉了轎車,用所得的27,500美元幫助陳楠成功完成了這項手術。

 在陳楠手術成功後,瑪麗又有了新想法。聽障孩子有了助聽器,並不代表聽力的恢復。她覺得,更為關鍵的是需要一個能夠提供調試聽力和康復訓練的場所,幫助他們進行系統的康復訓練,「整整9個月我沒有把這個想法告訴任何人」。2008年4月16日,瑪麗如願在福建福州羅源縣創辦了新希望康復中心,一所非盈利慈善公益機構,這所學校成為更多小「陳楠」的家。

條件所限 呼籲社會關注

 目前,學校裡有19名聽障兒,3名老師和2名志願工作者。瑪麗說,自己和學生最經常的溝通方式是手語的「我愛你」。

 貧困家庭的孩子在這裡接受康復訓練是免費的。對於家庭條件稍好的,康復中心會請家長提供部分雜費,或帶一些米、油之類的生活物品,以彌補康復中心的資金缺口。對於未來的計劃,瑪麗告訴記者,由於目前康復中心條件有限,並不能接納太多的聽障兒童,還需要社會各界的關注。

相關新聞
鷺島熱捧台味夜市 (2011-06-15) (圖)
兩岸客家人聚福建 同拜保護神定光佛 (2011-06-15) (圖)
閩港觀鳥會 攜手拯救勺嘴鷸 (2011-06-15) (圖)
兩岸齊天大聖信眾 順昌朝聖謁祖 (2011-06-15)
愛郎變女郎 氣煞女大學生 (2011-06-15)
大話八閩:美國「媽媽」情牽聽障娃 (2011-06-15) (圖)
末代倒桶嫂 為生計39年「倒夜香」 (2011-06-01) (圖)
閩台10宮觀結姊妹廟 (2011-06-01) (圖)
大話八閩:閩西首現毛澤東照片 三奪龍岩城記錄 (2011-06-01) (圖)
安溪首拍茶文化電影 (2011-06-01)
70年前人壽保險證現漳州 (2011-06-01)
胸大如奶牛 少女自閉休學 (2011-06-01)
天公不作美 安溪鐵觀音量減價漲 (2011-05-25) (圖)
大話八閩:閩老人助學21年 數千學童重返課堂 (2011-05-25) (圖)
首屆定光佛文化節 6月武平舉行 (2011-05-25)
集大研安全芯片 解密需二千密碼 (2011-05-25)
闊綽男僅看照片 豪擲800萬購跑車 (2011-05-25)
閩江學院孔子像贈加校 (2011-05-25)
集大研安全芯片 解密需二千密碼 (2011-05-25) (圖)
難捱1年接生400娃 福州助產士大逃亡 (2011-05-18)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八閩鄉音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