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李行偉認為,對比起增加院校間的競爭,港府現時更優先的應該是增加整體資源,才能有效提升本港科研水平。香港文匯報記者彭子文 攝
就香港科研前景,香港文匯報記者專訪多所院校主理研究的高層,進行探討分析。其中,剛榮升亞洲第一的科技大學,自93/94學年以來,於由8大爭逐的研資局優配研究金申請成功率已累積「18連霸」,而就支援學術研究「核心分子」研究生名額,其比例亦為8大中最高,平均1名老師可指導2.24人(表一)。該校副校長(研發及研究生教育)李行偉認為,對比起增加院校間的競爭,政府現時更優先的應該是「加大個餅」,即增加整體資源,才能有效提升本港科研水平。
新競爭制難佔優勢
李行偉指,由於科大在創校時已定位為研究型大學,此目標既獲接納,政府固然需要提供資源,支持其研究工作。雖然該校競逐研究資源方面「處處稱冠」,但李行偉指,該校並未佔有特別優勢,主要與往日高等教育發展策略有關,「2002年教資會提出,要8大做好『Role Differentiation』(角色分工),傾向將研究資源集中於幾所研究型大學,即港中科3大」。他表示,近年有感教資會的傾向似有所改變,有意將資源更平均分配在不同院校,增加競逐撥款比重便為一例。
3改4更趨僧多粥少
對於新的競爭機制,李行偉表示,英、美等主要西方國家也一直以競逐方式分配政府研究資助,科大對此亦感歡迎,期望能保持公平競爭環境。但他認為,增加競爭並非最切合香港現況的首要工作,特別是大學學制正處於「3改4」階段,各院校正積極增聘教授,至2012年教學人員將大增1/4,即約1,000人,「加碼」才是迫切所需。
「大學都積極聘請有份量的教授,就應確保有足夠資源讓其進行研究,不然就是『有人才,無得做』。」李行偉指,現時教資會按學額分配予8大的整體補助金(Block Grant),其中1/4即約27億元供研究之用,在教師將大幅度增加的前提下,當局應更積極考慮先將金額「加大個餅」,之後再研究競爭機制推行細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