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譚廣亨認為,要學系以至院校「回吐」已有資源並非上策,認為政府應以額外增撥資源,作為供院校競逐的「籌碼」,才較易令人接受。 香港文匯報記者周婷 攝
全港歷史最悠久的香港大學,在研究生人數及研資局優配研究金所獲金額上,都處於8大的最高水平。該校副校長兼研究院院長譚廣亨認同,競爭理論上可激勵院校進步,但他亦直指若教資會在「Zero-sum Game」(零和遊戲)原則下,要求院校回撥資源再競爭,恐怕問題多多,「報告建議院校將現有資源逐步回撥,院校不得不捨棄已擁有的資源,一方所得的,就是另一方損失」。他認為,此舉可能引致院校間,甚或校內的惡性競爭。
爭資最多仍感不足
現時研資局已設有由8大自由申請競逐的優配研究金,今學年港大獲得金額達1.51億元,較成功率相同但只獲280萬元的嶺南大學多出達53倍(表二);而研究生方面,10/11年該校有近2,100人(表一),以每人單位成本約52萬元計,該校從中便可獲約10.9億元,研究實力及「財力」均最為雄厚。雖然如此,但譚廣亨指該校研究資金不足問題仍然嚴重,「校內不少教授即使成功申請研資局撥款,但很多時候都要校方再補貼,拉上補下才『夠使』」。
促定長遠支援政策
港大研究院內部在約6、7年前已引入競爭機制,現時有7成資源為「分派式」,按過往經驗所得的「方程式」,將學額及津貼撥予各院系,其餘3成則由各部門競逐,以爭取進步,「校內各個院系每年都要交計劃書,說明來年有何發展項目、計劃等,研究院會考慮一籃子因素,將學額及資源分配」。但他指,要學系以至院校「回吐」已有資源並非上策,認為政府應制訂長遠支援科研的政策,同時以額外增撥資源作為供院校競逐的「籌碼」,才較易令人接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