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6月18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承先啟後 香港水墨藝術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6-18]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丁衍庸《牛頭馬臉》1970

 基於香港獨特的歷史背景,水墨藝術在此地落地生根、成長,發展出不一樣的文化景象,開出美麗的花朵。作為一個藝術滋生地,香港背靠祖國,吸收內地文化,負上承傳責任。同時,融合了中西文化,取其所長,重視傳統之餘亦求創新,再結合本地人文精神,發展出今時今日的水墨文化藝術。香港藝術館由即日起至8月28日舉行「水墨對水墨」展覽,把過去60多年香港獨特的水墨藝術文化呈現大家眼前。

 去年熱烘烘的世界博覽會在上海舉辦,香港藝術館正好適逢其會,分別與上海美術館和上海當代美術館聯合舉辦了「承傳與創造——水墨對水墨」展覽,另又有「藝術對藝術」展覽,香港藝術館把兩項展覽作為香港呈獻給世博的文化項目。為了延續世博的成果,兩個展覽一併移師至香港藝術館展出,讓大家享受本地藝術家的精心傑作。

 在上世紀50年代前,香港水墨藝術仍帶有濃厚的廣東文化風格,不過自1949年新中國成立,大量國內居民移居香港,包括知識分子及藝術家,使南北文化可以在香港這片土地融合,建立香港水墨藝術的基礎。「水墨對水墨」展覽以60、70年代多位大師為起點,畫家呂壽琨啟動了「新水墨運動」,而劉國松倡導了「當代水墨」,成為了新水墨的先鋒。

 如何界定水墨藝術是一個不容易回答的問題,因為香港的水墨藝術發展至今,不斷打破傳統,不論是題材、筆法、顏料等都突破框框,有別於從前水墨畫的規限,例如必須選用吸水性強的紙、講究滲透效果等。在「新曙光」展覽廳中,眼所見的不是傳統水墨畫的山水風景,而是頭骨、牛頭馬臉、宇宙、青蛙等等,而且色彩不止於黑白,讓水墨畫大放異彩,加入了不少新元素。當中也有蛙王郭孟浩在1989年的作品,把青蛙與水墨二合為一,讓青蛙游走水墨之中。呂壽琨也把莊子夢蝶的概念以水墨表現出來。

開拓水墨新景象

 經過了60、70年代新水墨的發展歷程,80、90年代的藝術家積極作多方面的探索,尋找水墨藝術的可能性。香港水墨在80年代發展至今,水墨藝術家已經發展成自己的領域,不會受任何一個流派左右,也不執著於結合中西老調子,而且更進一步混合不同媒體。在「無限」展覽廳中,水墨與不同物料結合,創造出非水非墨的新景象,數碼水墨、文字水墨、虛擬水墨和水墨行為都是香港水墨新時空的元素,呈現出水墨藝術的無限可能。藝術家甘至強就用了油性顏料、亞加力膠片及金屬u製作藝術作品《盆景》,透過半透的膠片,製造出水墨滲透效果。吳觀麟用亞加力膠片及木,製作出一組兩件的作品《雲誌》,再現變化萬千的雲海。

 所謂書畫同源,當水墨畫不斷突破的同時,書法藝術也進入了革新的時代,書畫結緣,從文字結構、章法、筆觸、墨色、佈局、字意畫意的融匯加入了水墨畫的元素,書中有畫,畫中有書。靳埭強的作品《本無法》,就把字融入畫中,遠看是一幅書法,仔細一看,每筆每勒中也有山、水、人的圖畫。馮明秋的作品《區域風景字》,上半部是四平八穩的書法,下半部是溶化的書法字,別具創意。

 香港水墨藝術發展千變萬化,但有一樣東西是不變的。當踏入「水墨對水墨」展覽廳,你得放慢腳步,放鬆心情,慢慢欣賞,你就會感受到各種展品所呈現出來的寧靜。雖然眼前的展品都融合新元素,不變的依然是水墨書畫那份滲出來的寧謐,讓人釋懷。

 ■文:香港文匯報實習記者 余秋婷

展覽詳情:

展期:即日起至8月28日

地點:香港藝術館2樓專題展覽廳(一)

相關新聞
歷史與空間:唐文治和無錫國學專修學校 (圖)
心靈驛站:美好的秘密是一個人的熏香
文化觀察:高考作文,今年會有幾個零分
文化觀察:韓美林:童心未泯的藝術奇才 (圖)
從個人的研究 到大眾的推廣 以文化為人生志業堪玩味 (圖)
「2011亞洲最具影響力設計大獎」作品全球徵集 (圖)
承先啟後 香港水墨藝術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