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現為中國教育發展基金會的鄭親王府。網上圖片
緣起:西單大木倉胡同是清朝鄭親王府所在地,當年的鄭王府花園號稱「京城第一」,民國時,孫中山創辦的中國大學買下鄭王府辦學。中國大學擁有優良的革命傳統,李大釗曾在此教授政治經濟學,中國大學還培養了李兆麟、白乙化等抗日名將。解放後,鄭親王府成了教育部所在地。
西城區大木倉胡同,一處紅門綠頂的院落與不遠處的現代化的商業街彼此為鄰,在眾多高樓大廈中,顯得有些另類。與旁邊的西單商業街的喧鬧相比,這裡顯得更加靜謐。寫有「中國教育發展基金會」的牌匾表明了院落現在的身份,而立於院門外的石碑上寫著「鄭王府」,在向路人訴說著它的身世。
鄭親王府成中國大學校舍
鄭王府東為鄭王府夾道,西側為二龍坑,府後為辟才胡同。院門前的保安給外來人員做著登記,「這裡是教育部的院子,在院子西側與教育部是通著的。」北京文保協會會員陸原介紹,1912年,孫中山決定在北京創辦一所國民大學,為國家培養建設人才。這所大學的早期校址就在前門西大街13號,現在的北京市第29中學內。如今29中學的校史展覽室內,還陳列著一隻銅鑄的校鐘。1913年4月13日10時,這隻校鐘鳴響,宣告國民大學開學。1917年,國民大學改稱中國大學,後於1925年遷往大木倉胡同的鄭親王府新校址。
中國大學於1949年停辦,解放後鄭親王府成為教育部機關所在地。現在的王府舊址內,仍保留有二宮門、前殿、後殿等許多大型古建。其中面闊七間、上覆綠琉璃瓦的後殿的「逸仙堂」保存完好,當年由民國元老譚延闓題寫的「逸仙堂」匾額仍懸掛在後殿的屋簷下。
魯迅胡適曾在此講課
陸原在史料中發現,魯迅、胡適、馬寅初、張申府等許多名人都曾在中國大學講課,李大釗於1927年被軍閥殺害前,曾連續5年在中國大學教授政治經濟學。中國大學開辦36年來,共有畢業生近2萬名,著名抗日將領白乙化,以及任過北京市領導的段君毅、齊燕銘都曾是中國大學的學生。中國大學的學生參加過「五四運動」、「一二·九運動」等歷次革命運動。在1935年「一二·九運動」期間,反動軍警曾闖入學校抓捕愛國學生,那時在校園中紀念孫中山的「逸仙堂」中,舉辦過被打學生的血衣展覽會。
「京城第一」花園蕩然無存
1949年3月,作為舊北京最有革命傳統的高校之一,中國大學因經費匱乏停辦,部分院系合併到華北大學和師範大學,校舍成為教育部辦公場所。現在的王府大院,已被列為北京市級文保單位。歷經修繕依舊金碧輝煌的王府殿堂與雜亂無章的住宅樓擠在一起,頗有歲月滄桑的感覺。曾有「京城第一」美名的王府花園早已蕩然無存。北京文保協會會員陸原說:「在中國大學進駐時已在花園裡建造了理化樓、生物樓等許多房舍。如今建在花園舊址上的教育部辦公區,也已將大門改在北邊的辟才胡同路邊。據一位1947年起就在王府大院居住的老大爺講,現在東單公園裡的假山,就是當年王府花園的舊物。」(六之一) ■摘自《北京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