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小時候,陪伴了我兩個年頭的葵鼠「鼠鼠」,有一天,突然奄奄一息了。我把牠抱在手中,豆大的眼淚,一滴、一滴地,掉了下來。朦朦朧朧之際,牠不再動了。那時候,我8歲,初次接觸死亡。
寵物離世覺悟死亡事實
媽媽看到我在嚎哭,便把我擁入懷,說:「生命都總有完結的一天,『鼠鼠』也不例外。但這兩年來,我們都很愛惜牠,不是嗎?牠是笑著離開的!」那晚,我還是不停在哽咽,聯想到爸爸媽媽離開我的一天,心裡很怕、很怕,怕得半夜起來,跟媽媽說:「媽媽,你會活到多少歲?你死了,我怎麼辦?」那種恐懼,到了現在,每當提起,還是心有餘悸。
宜讓子女早存心理準備
隨著年紀漸長,小朋友總有接觸死亡的機會,尤其是當他們意識到,死亡會把自己所喜歡的、愛護的、重視的,永永遠遠地帶走的時候,傷悲、焦慮及懼怕,定會出現。縱使作為父母,不想太早打破小朋友歡樂的泡泡,可是我們總不可能在他們眼前,把一切使人傷感、絕望隔絕。小朋友總會經歷長輩的離世、看見寵物失去氣息,甚至在電視中看到天災人禍,一切一切,都無法避免。所以,即使死亡的課題有多沉重,也要讓小朋友在心理上有所準備,讓他們有機會把內心深處的不安及恐懼表達出來。
「死」,對小朋友來說,也許是個非常抽象的概念。小朋友對死亡的恐懼,並不只來自「死」的「過程」,而是「死」為他們帶來的威脅,包括令他們有感「被遺棄」、「被丟下」的害怕及無助感。譬如說,小朋友會擔心父母離開自己以後,便沒有人會再疼愛自己。要教育小朋友面對死亡的心理準備,不能簡單地迴避,說:「爸爸媽媽不會這麼快就死!」而是需要讓他們知道「死亡」不能避免,但他們身邊,一定有愛著及關心他們的人,永遠都不會孤單地只剩下自己一個。
驚懼未紓解易失眠嚎哭
我們要知道,如果小朋友經歷到死亡的片段,而當中的恐懼及不安未能得到紓解,很多時候,恐懼和不安會轉化為身心症狀,例如:失眠、做惡夢、嚎哭等。然而,若父母自己也無法面對死亡,更難以讓小朋友安然接受。有些父母對「死亡」有所避諱,當要與小朋友談及這話題時,心理上未必感到輕鬆。這時候,父母便需要先處理自己對「死亡」的感受及態度,或可嘗試與配偶或朋友分享自己面對死亡的經驗及內心的感受。
當有些父母不知從何說起,可嘗試與小朋友一起養寵物或栽種植物。在飼養或栽種過程中,讓小朋友認識生命的可貴。同時,亦讓小朋友接受生命有盡頭的事實。父母可以鼓勵小朋友用一些方法去悼念,例如寫一封信給死去的寵物,以表達自己的哀傷。
「死亡」是成長必經的一課,跟小朋友一同去認識生命、經歷傷痛,正是最重要的學習。(標題和小題為編者所加)
撰文:香港家庭福利會 註冊社工趙芊嵐
查詢熱線:2573 0013
電郵:familyoasis@hkfws.org.hk
網頁:www.hkfws.org.h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