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 葉
2010年12月17日,突尼斯一名小販與警察的口角引發了一場席捲突尼斯全國的反政府抗議浪潮,28天內從一個邊緣小城發展到首都,統治突尼斯23年的總統本.阿里倉皇出走。
不到一個月的時間,群眾抗議浪潮從突尼斯蔓延到埃及、也門、利比亞、敘利亞和巴林。統治埃及30年的總統穆巴拉克被迫下台;利比亞的反政府示威遊行發展成內戰,美國為首的北約借口「保護平民」進行軍事干涉,戰火燃燒至今;也門的群眾抗議演變為部落武裝衝突,總統薩利赫在衝突中受傷,赴沙特療傷,國家前途未卜;敘利亞的反政府示威幾經政府嚴厲鎮壓迄未平息;巴林的反政府抗議浪潮雖遭壓制,但矛盾並未解決。
發生在突尼斯一個小鎮的一顆小小的火星竟然點燃了中東地區的一場熊熊大火。原因何在?
中東地區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屬於奧斯曼帝國的版圖。一戰結束,大部分國家又淪為戰勝國英、法的殖民地。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中東大多數國家名義上獲得了獨立,但仍受西方殖民主義的控制和影響。1952年,以納賽爾為首的一批埃及年輕軍官發動政變,推翻了親英的法魯克王朝,建立了阿拉伯世界的第一個共和國。納賽爾來自埃及社會底層,深知民眾疾苦,又胸懷強烈愛國主義情懷,執政不久就將蘇伊士運河收歸國有,不僅深得埃及人民擁戴,而且成為許多阿拉伯國家知識青年效仿的榜樣和偶像。1950-60年代,在伊拉克、敘利亞、也門和利比亞先後發生了青年軍官發動政變推翻舊王朝的歷史事件,中東地區出現了一批軍人統治的共和國。
中東民眾不滿積蓄已久
60年代的軍人統治期間,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之間發生五次戰爭,阿拉伯人屢戰屢敗;冷戰結束,阿拉伯國家失去了蘇聯的支持,多數選擇依附美國。經濟長期停滯,民生凋敝。2005年阿拉伯國家總體失業率高達14.4%,遠高於同期全球6.3%的平均水平。貧困率居高不下,黎巴嫩和敘利亞的貧困率為28.6%-30%之間,埃及為41%、也門高達59.9%。據此推算,大約有6,500萬阿拉伯人生活在貧窮中。
本.阿里、穆巴拉克、卡扎非和薩利赫等昔日奮發有為的青年軍人已成過去。今天的他們和後代只顧謀求家族的私利,他們統治的國家經濟發展停滯,在全球化的過程中被邊緣化,在國際政治舞台上不斷沉淪。民眾的不滿蓄壓已久。腐敗的強人、老人和家族統治已走到歷史的盡頭。
國情不一 應自主解決
從中國人的視角看,目前發生在阿拉伯國家社會動盪是阿拉伯各國人民探索自我振興的道路上經歷的痛苦過程。中東各國有著特殊的歷史文化背景和地緣政治條件,各國各自的情況又千差萬別。不可能有「舶來」的統一的模式。這些國家有權在沒有外來干涉的情況下,尋求適合自己國情的發展道路,儘管他們可能還要為此付出更多的代價。
中國是阿拉伯國家的朋友,在中東地區也有重大的經濟利益。中國尊重阿拉伯各國人民的選擇,並堅持認為阿拉伯各國的事情應由阿拉伯人民自己解決,反對外部勢力的干涉,尤其反對使用武力。中國對待利比亞局勢的態度和立場最具典型意義。
安理會就利比亞局勢通過決議的目的是制止暴力,保護平民。如果軍事行動殃及無辜平民,造成更大人道主義危機,則違背了安理會決議的初衷。
中國一貫主張,每個國家的獨立、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都應當受到尊重,不贊成在國際事務中使用武力。歷史經驗一再證明,武力解決不了問題,只能使問題更加複雜化,對話等和平手段才是最終解決問題的出路。
最近一些國家和地區組織為解決利比亞危機提出了不乏建設性的主張和建議,這些主張和建議應得到積極的回應,給和平以機會,這符合各方共同利益。一切有利於緩解當前利比亞緊張局勢的政治努力都應該得到支持。利比亞有關各方應該立即停火,尋求和平解決問題,避免更多平民傷亡,使局勢盡快恢復穩定。任何外來干涉,尤其是武力手段和偏袒一方,只會火上澆油,加劇利比亞和中東局勢的動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