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運行中的津濱輕軌。
「幾年前,這裡還是一片荒灘呢。」開了快十年出租車的老王,指著車窗外一排排商舖告訴記者。「當時,人們都是早晨坐車從市區到濱海來上班,下班又坐車回去。一到晚上,濱海就成了一座空城。」
1994年,濱海新區在最初規劃籌建時,80%的區域是鹽鹼荒地,人口不足百萬,GDP剛過百億,生活環境落後,「人氣」不足。由此帶來的負面影響是:高度依賴中心城區,難以成為具有輻射和帶動作用的主體。
如今,還是這片土地,去年的GDP已經達到5,030億,成為內地「5千億俱樂部」少數幾個成員之一,常住人口已接近250萬,荒灘變身為摩天大廈次第拔起的商務區,蘆葦叢生的海濱改造為萬噸巨輪停泊的碼頭,城市服務載體功能日臻完善……一座現代化新城已雛形初現。
雙城雙港 相向拓展
2009年,天津提出「雙城雙港,相向拓展」的空間發展戰略(「雙城」即中心城區和濱海核心區,「雙港」指天津港的南港和北港),改變以往的「一主一副」模式。
進入「雙城雙港」戰略重要組成部分的南港工業區施工現場,一片熱火朝天、緊鑼密鼓的吹填造陸景象。遠處,絞吸船吸取的淤泥通過漫長的管道吹入隔籬海灘塗,林立的插板機不停地將吸水板打入灘塗,一塊塊「新大陸」就這樣從海中升起。
一位參與了濱海新區吹填造陸多項工程的負責人員說:「近年來,濱海合計吹填造陸近600萬平方米,面積相當於800多個足球場。」
圍海造陸而成的軟基土地如何固化成為可用土地,一直是世界性難題。濱海臨港經濟區在開發建設中,探索形成了一套國內領先、世界一流的「軟基處理技術」,使軟基處理工程周期由2年以上縮短至9個月,大大提高了吹填造陸的效率。
此外,濱海人針對鹽鹼地土壤特質,依靠技術創新,改良海底淤泥和原生土,實現了不換土不破壞生態,在鹽鹼地上建起了一片片綠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