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海島大戢山燈塔。
——海洋監測員 孤身堅守小島32年
「老王是在一線工作最久的老法師了。」同事們都說。「法師」,江浙人用來形容行業裡幹得最久、經驗最足的人。這位「老法師」從沒慶祝過生日,不認識上海的路,不怎麼會用電腦。
「老法師」 看浪聽風知天氣
然而,「老法師」站在山頂瞄一眼礁石,就知道海浪的高度;聽見風發出「噓噓噓」的聲音,就知道風力幾級;摸摸石頭,心裡對濕度就有數了。
在先進的自動化儀器面前,「老法師」又謙卑得像個小學生。在炎熱窒悶的雷達觀測室裡,王仁良彎著腰,對著儀器仔細查看。汗水在衣服上沁出大片痕跡,他一動不動,小心地寫下數據,末了又核對了一遍,才鎖上門離開。
「最掛念的就是這些儀器。」王仁良說。曾有民工上島修葺房屋,別的同事都興高采烈地感受熱鬧,他卻終日惴惴不安,生怕毛手毛腳的民工損壞設備。
東海預報中心工會主席說王仁良「論能力、人品,都是有口皆碑的」,可老王有個「臭脾氣」,自己或同事工作達不到要求,絕對要發火。
老王不懂得人情世故,酒桌上,他不會給領導敬酒,不會說客氣話。他不拘小節,穿著破拖鞋跑到領導那裡匯報工作,「領導看著我的腳,眼睛瞪得牛眼大!」王仁良說。
這是多年島上生活留下的習慣,連船老大也調侃他不修邊幅,鬍子一大把,怎麼看也不像工程師,「送他上島時他30歲,接他下島時成了50歲」。
這個曾在民兵連裡扛過槍、扔過手榴彈的漢子說起自己的家,眼中泛出淚光。他執拗地背過身去,強忍著哽咽說:「最對不起的就是家裡。」
在沒有手機的年代,他跟家裡全部的交流是拍電報和托船家捎信;地裡的農活,妻子常常一個人幹到夜裡兩點鐘;孩子出生數天後,他才回家看上一眼;祖父祖母去世,他不能聆聽遺訓……32個年頭,他有20多個春節在島上度過,「炒兩菜,喝點酒」。
如今大學畢業參加工作的兒子評價他,「老爺子很堅韌,能夠沉下心做一件事。」
這位目前在海洋監測一線工作最久的老工程師得過先進個人,卻沒有升官、發財。家裡住著再普通不過的兩居室,擺放著幾樣簡單的傢具,天氣最熱的時候家裡也捨不得開空調。與他一起從中國海洋大學畢業的老同學很多成了廳長、教授,他還對組織上給他的「副高」職稱感激不已。有當領導的同學想把他調到工商局工作,他考慮了很久,拒絕了,他說,放不下手頭的活兒。
愛旅遊 退休要逛大上海
這些年來,他要麼在島上監測,要麼在站裡監督,出差也是往有海的地方跑。「什麼特長也沒有,只愛旅遊」的他,始終在海上漂蕩。他打算有機會,要「走一走內陸的城市」。
馬上就要退休的老王,心裡的「奢望」簡單極了—「買輛電瓶車,載著老婆,逛逛大上海。」(三之三) ■來源:中國青年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