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趙一存 北京報道)無可奉告型、大包大攬型、照本宣科型、自我辯護型、報喜不報憂、惱羞成怒型、感情錯位型……中央黨報《人民日報》昨日刊文列舉中國新聞發言人的七大弊病,並指近來廣為流傳的鐵道部新聞發言人王勇平的「奇跡論」就犯了這樣的低級錯誤。
文章在開篇部分以半幽默口吻說:「不管你信不信,最近一個時期在公眾中流行的兩句口頭禪『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這是一個奇跡』居然都來自於中國最早培訓的號稱『黃埔一期』的資深發言人、鐵道部的新聞發言人王勇平。」隨後,文章援引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史安斌的觀點指出,由於缺乏媒體的從業經驗和傳播素養,這犯了一個資深發言人不該犯的低級錯誤,沒有體現發言人在媒體和公眾之間的橋樑作用。而在史安斌看來,王勇平絕不是個例,而是目前中國發言人現狀的集中體現。
文章指,越來越多的新聞發言人在發佈新聞時也成為新聞的製造者,他們的「雷人雷語」被廣泛傳播。當前,許多地方都建立了新聞發言人制度,但由於缺乏系統的培訓與實踐,新聞發言人大多如履薄冰。很多地方新聞發佈也只是形象工程,發言人名單和電話雖然公佈了,但並無後續,甚至新聞發言人反而成為了某些政府官員拒絕媒體採訪的盾牌。
對於上述問題,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在接受本報記者訪問時表示,中央黨報首次登報批評新聞發言人,意在傳達中央對「7.23」 甬溫線特別重大鐵路交通事故的重視,具有積極作用。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是對新聞發言人此前言論的一種矯正,也是對社會公眾情緒的一種撫慰和交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