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香港葡萄酒評審協會創辦人兼主席鄺英志認為,香港業界優勢在於熟悉中國的營商文化及擁有專業的品酒水平。香港文匯報記者趙建強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李永青)據估計,本港今年首5個月紅酒拍賣額1.235億美元,成為全球最大紅酒拍賣中心。香港葡萄酒評審協會創辦人兼主席鄺英志表示,本港能在幾年內成為世界紅酒中心,除2008年取消葡萄酒酒稅外,更重要是外國酒莊看重中國這個龐大市場,希望借助香港熟悉中國的營商文化及專業的品酒水平,作為打進中國市場的橋樑。
作為世界排名最高的華人品酒師,鄺英志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隨著近年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內地人愈來愈重視生活質素,「跟朋友食飯、談生意、應酬,愈來愈喜歡飲用紅酒,其商機之大實在難以估計。」他估計,未來50年全球紅酒市場的焦點都在香港,並會放眼中國內地。
「香港強於市場推廣」
雖然內地人對紅酒需求愈來愈多,惟鄺英志指出,內地很多愛酒人士甚至相關業者,對紅酒文化背景及各項知識仍不足,有時品嚐哪類名酒用什麼酒杯「都搞不清楚」,影響到品酒的水準。相反,香港業界對紅酒的認識已獲世界公認,且港商又十分了解內地的營商和飲食文化,故香港業界能成為外國酒莊進軍內地市場的好伙伴。「外國人未必明白中國人的做生意文化,又人生路不熟,且香港強於市場推廣,所以很多外國酒莊都有意找港商為合作伙伴。」
目前,內地紅酒市場仍以國產酒為主,外國入口酒只佔一成多,且兩者品質有較大距離,故此他認為,外國優質紅酒在內地有巨大發展潛力。早前世界著名的酒評家(Robert Parker)羅伯.派克到中國參加試酒會,品嚐中國最好的紅酒,結果以100分為滿分,獲最高分的僅為82分至85分,不少只有70分至80分。鄺英志補充,很多外國知名酒莊生產的普通紅酒評分都超過82分至85分。
本土文化配對產品需求
另一方面,市面的酒評大多以外國人的品味及食物口味為準,未必適合亞洲人口味,造就香港業界發展酒評的優勢。鄺英志解釋,美酒要配佳餚方為最佳享受,但很多外國人根本不明白中國人的飲食文化,如華人煮菜偏好用豉油、蠔油和梅菜等濃味食材,這實在令西方人難以明白。對此,香港葡萄酒評審協會計劃以西方標準為基礎,創立一套亞洲品酒準則,供亞洲人參考之用,讓中國愛酒人士知道用哪些外國美酒,配上什麼的佳餚,才能達至品酒的最高境界。
為什麼說外國人很難明白中國人的品酒口味?他舉例說,1982年的拉菲評分為97分,內地售價高達5萬元人民幣,但評分達100分的1982年拉圖卻只售2萬元人民幣,這種情況實在令外國業者無法理解。因為在外國人眼中後者應較前者更具價值,只可說中國人特別鍾情拉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