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黑白同色》是一齣很地道的「90後」舞台劇,但如果你在剛過去的周末去了兆基創意書院多媒體劇場看這場演出,相信你會和記者一樣感到驚訝,因為它探討的主題並非如此「90後」──死亡。這群90後的年輕人思考死亡為何物,並據此展開了一個「死一次再活一次」的故事,所謂黑白兩極其實是同色,這象徵了人所無法超越的最本質的生死之限,而究竟為何一班離死亡看起來如此遙遠的劇場新血會選擇這樣嚴肅的命題?記者與該劇的編導、中五學生洪穎嫣展開了一些幕後理念的探討,渴望了解這些承載了整個社會最新鮮活力的年輕人眼中,死亡是怎樣的存在。歸根結底,《黑白同色》的創作概念,源自創作人相信正面的生命態度與生活方式可令人們在現世活得更為精彩。而死後的那個世界太過遙遠,我們唯一能追求的,恰恰是今生現世。
死的方法、死的原因、死亡的問題,這就是洪穎嫣最初希望在劇本中探討的主旨。這樣一個對她的年齡而言有些過於沉重的題材,她為何會產生興趣?她說,因為死亡是每個人都會經歷的事,而更深一層的原因,是在於有身邊人的故事作為參考。「幾年之前,家中外婆過身,當時的我,或許表現得過於冷靜理性,因而即使到如今,家人都覺得我在那件事上表現得冷血而疏離。」但恰恰是這件事,激起了她展開自我思考——人死之後可以剩下甚麼?洪穎嫣認為死亡是所有人都必須思考與面對的問題,青少年也不能例外,因為會從身邊家人身上面對這種經驗。但她對於死亡卻有自己的主見:「為何不能面對得輕鬆些?我不認為死亡有那麼恐怖,重要的反而是更珍惜生之歲月。」基督教中講,人死去之後會見到天父,因而死在她眼中,反而標誌了一道關口、一個轉捩點、一種解脫。所以她認為人應該正確地面對死亡,勿論好壞。「那都是一個結果。」
死亡反映的其實是生存
故事中的兩個主角——黑白同色,一個是出現生存問題而想自殺的女孩,另一個則是長期被排斥、得不到重視的殺人犯。兩個角色都是求死,而當他們相遇時,彼此都發現了內心對生死的真實看法。殺人犯想用殺人這改寫別人生命的方式來找到自身生存價值,而女孩一直糾結於死與不死,卻最終發現生存才需要更大的勇氣。洪穎嫣說:「呼吸身邊的空氣,為身邊人的付出才最重要。」因為只有活著,才有能力去做出改變、去實現生命的價值。死亡恰恰反映出了生存的意義。
洪穎嫣對生死命題的另一大思考所得,是勇氣的重要性。她說如果重新回到當初外婆離世之際,她或許不會壓抑自己的情感而會先去勸慰父母。「那一刻我沒有哭,是因為我覺得我更該安慰爸爸媽媽,但我未想到這種冷靜反而會傷到親人的感情。」如果重新來過,她一定會放鬆自己的情緒,有勇氣面對自己對外婆的強烈不捨。而父母這次看完《黑白同色》對於她而言,亦像是完成了一種自我闡釋,家人能更理解她的真實心情,從而達成親情的相互體諒。
洪穎嫣認為,與其在親人去世前多些關心和不捨,不如在他們有生之年做得更好。「劇中的最後一場是表現大力呼吸的情景,因為一旦人停止呼吸,也就意味著要離開人世。我們真的珍惜活著的能力。」而對於青少年自殺意識在如今社會中的影響,她覺得是年輕人都過於幸福,物質富足、被屋企人寵壞,從而很少去反思一些很深刻的東西。「一些少年會因為失戀而自殺,完全從自己的觀念出發。」這便是欠缺對生命價值的真正認識。而她雖然身為「90後」,卻懂得死亡的嚴肅與對生命的驚醒,因而做這樣一部劇,是為了自己,也是為了同齡人,更是為了讓更多家長了解他們的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