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南京人彭宇好心扶起跌倒的老人,反被指撞人,被判賠償4萬餘元。資料圖片
據中新社北京7日電 當一位老人跌倒在路旁,路人應該怎麼辦?國家衛生部日前公佈的《老年人跌倒干預技術指南》提出:老年人跌倒不要急於扶起,要分情況進行處理。如老人意識不清,在場者應立即撥打急救電話……有評論稱,《指南》就各種情況下如何救人寫得非常詳細這是無可置疑的,但是別忘了最重要的一點:這是建立在圍觀者「想救人」的基礎上。
見義勇為惹禍 好人卻步
內地近期發生多起攙扶摔倒老人反被「冤枉」的事件,「老人倒地無人敢扶」的新聞也屢次見諸報端。《老年人跌倒干預技術指南》只是官方組織編寫的傷害干預系列技術指南之一,同時發佈的還有有關兒童的指南,但並未引起媒體的關注。
發生在2006年的「彭宇案」是這類「見義勇為惹禍上身」事件的肇始。南京人彭宇因在公交站台扶起跌倒的老太太,反被其指認撞人。結果彭宇被判向老人支付4萬餘元人民幣。時隔5年,中國各地又出現多起「彭宇案」,讓「扶一把倒地的老人」變得有點難。
有媒體日前發表社論稱:「社會對這些事件的關注,說明當下社會對道德的認知水準並不低。」「公權力機構能否秉持公正」和「社會成員的公民意識成熟與否」是造成類似事件的重要原因。
一部技術指南能醫治社會的「扶老人恐懼症」嗎?有網友說,「當發現有老人跌倒,我們先要觀察半天、思考半天、猶豫半天,甚至需要電話諮詢一通。」「以後的扶人工作,完全需要交給醫務人員,甚至可以搞個認證,只有達標者才能扶老人。真如此,簡直是社會的悲哀。」
專家:社會信任基礎脆弱
亦有專家認為,「彭宇案」後,老人摔倒無人攙扶的現象輪番上演,說明現在社會的信任基礎非常脆弱,而不是人們缺少救助技術能力。
《指南》或許是為更好地維護社會公德,避免不必要的麻煩,但是要想從根本上回歸社會道德,扶起跌倒的老人,不至於讓全社會有良知和同情心的公民因此泯滅愛心,還需要相關的法律出台作為根本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