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新學年開始,大批跨境上學年幼學童,因政府限發「禁區紙」,無法乘保姆車上學,被迫擠港鐵到北區再轉車返校,可謂相當折騰。社會普遍認為,內地和本港當局必須以人為本,便利跨境學童,實在是責無旁貸;而教育界則提倡減免跨境學童過關手續,甚至呼籲辦學團體移船就磡,在內地辦港式小學,以根治學童跨境上學舟車勞頓之苦。
跨境學童問題並非始於今天,但香港特區政府卻一直無提出妥善對策,據政府數字顯示,跨境學童每年增加(見附表),預期本學年跨境學童將突破一萬人,截至目前為止,這一萬跨境學童在各出入境口岸過關,運作大致正常,但持續多年的「禁區紙」問題仍未解決,更有惡化跡象。
今年當局簽發羅湖道禁區紙時剔除小四生,只發給更低年級生,令部分學生每日往返內地及香港上學時,無法在羅湖乘坐保姆車上學,需被迫與其他成年乘客一同擠港鐵到北區再轉車返校,估計逾700名小三至小五的學生受影響。此舉除折騰小朋友外,如此舟車勞頓,更大大增加發生意外機會。
折騰年幼學童
有跨境學童家長對安排感到不滿,指學生失去禁區紙後,孩子需要「逼巴士」或乘搭港鐵上學,不能在關口乘坐點對點的保姆車,不但車費將增加3倍,而且上學安全缺乏保障。教育局日前向北區小學校長發通告,表示羅湖道和落馬洲支線管制站流量已超出負荷。
2011/12學年開始,羅湖口岸不會簽發禁區紙予小四學生及部分小三學生;落馬洲亦不會簽發禁區紙予小五學生。當局建議家長以其他交通工具如跨境校巴、港鐵或其他交通工具等,取代以羅湖道及落馬洲支線交匯處轉乘保姆車上學。
影響子女學業
長期關注跨境學童事宜的立法會議員陳克勤表示,跨境小學生由06/07學年約2,800人,增至10/11學年約4,500人。但教育局卻缺乏長遠解決措施,過去簽發的「禁區紙」數目年年不同,例如去年便只有2,100張,遠遠無法配合需求,令家長十分徬徨,更擔心子女上學交通時間大增,影響學業。
鼓勵遷校北上
事實上,隨著兩地融合,內地孕婦來港產子數目日多,未來跨境學童問題勢必愈來愈嚴重,故特區政府必須早作籌劃,教育界提倡的一個可行做法,是當局可將投放在跨境學童在港上學的資源,改為在內地開辦向港人子女提供免費港式教育機構。
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小學副校長黃穎志也認同這個做法,他指出,辦學團體也應研究在內地辦學,以惠及愈來愈多跨境學童,而政府亦應做好配套,增撥資源,吸引老師往內地教學,若能成事,長遠必可根治年幼學童跨境上學難問題,亦可為本港教育產業提供一個北上發展的機會。
籲減過關手續
位於元朗天水圍的香港學生輔助會小學校長蕭舜美表示,一直有跨境學童每日往返內地至該校上學,故她對跨境學童面對的困難有較深入了解。蕭校長認為,內地和本港當局應進一步減省這類跨境學童的出入境手續,她舉例說,香港人坐直通巴士往返內地,也可不下車,接受證件檢查,但每天坐保姆車上學的跨境學童則仍要,在兩地關口「上上落落」,更要走一大段路,令上學安全缺乏保障,其實,只要學校制訂一份跟車的學生名單交予當局,即可確保不會出狀況。
她透露,據學生和家長反映,現時在部分過境關口的放學時段,跨境學童動輒要等候一個小時才能過關回家,令他們身心疲累,長遠更影響學業。另外,現時學生因失去禁區紙後,跨境學童不能在關口乘坐保姆車返校,令交通費大增,蕭校長建議,當局應增加對跨境學童的交通費津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