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9月10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神州大地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黃興——「有史必有斯人!」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9-10]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黃興是「民國二號人物」。

 「黃興是『千年老二』,安於老二。」辛亥革命研究的開創者、權威學者章開沅這樣評價這位「民國二號人物」。「無公則無民國,有史必有斯人。」章太炎寫給黃興的輓聯,曾被認為是「最公允」的評價。這位民國締造者,留給後人的,除了變賣家財、舉債搞革命的纍纍帳單,更是不爭一己的四字家訓—「篤實、無我」。

嫡孫:祖父留予後人評

 「父親臨終前跟我說,你不要去寫的你祖父,也不要寫我,千秋功罪,留予後人評取。」黃興長孫黃偉民在接受中通社記者專訪時說。

 「我的祖父,不僅是我沒見過面,我最小的叔叔是遺腹子,也沒有見過。我們從我父親(註:黃興長子黃一歐)那聽到關於祖父的情況。『篤實、無我』,體現了他革命的一生。」

 據黃偉民表示,黃興接受的中國傳統教育,比孫中山更深厚,三四歲時,黃興就由父親在家教授論語、唐宋詩詞等,並習書法,五歲起可背句。他在鄉下私塾上學,後到兩湖書院。在張之洞派遣下,黃興獲官費前往日本留學。「他是讀書人,是書生報國呀!」黃偉民說。

 章開沅教授向中通社記者表示:「黃興比孫中山多一個支持者—非革命的舊式人物,他們能容納黃興不能容納孫中山,黃興是兩湖書院張之洞的學生,對傳統文化了解更多,讓他們更放心一些。他們對孫中山不了解,總把孫中山當作半個外國人。」

書生報國 不爭權柄

 1905年,同盟會在東京成立,孫中山找了支持革命的宮崎寅藏。「宮崎告訴中山先生,日本留學生中間,最富凝聚力、最具革命性的,就是黃興。」黃偉民說。

 留學生跟黃興接觸多,感情深厚。黃興卻在同盟會總理選舉中,激流勇退,推選孫中山當選。

 「黃興知道,一投票選舉,就肯定沒孫中山的『事』。」黃興認為,興中會比華興會早10年成立,孫中山資歷深,且在海外有優勢,「不能以投票來選多數人的領袖,應該把孫中山團結進來,讓他做領袖。祖父對於所謂的主角、配角,真的沒有放在心上。」黃偉民說。

 章開沅教授認為,這是黃興的「性格問題」。他說:「如果沒有孫中山,黃興作主宰也不是不可以。黃興完全具備當領導的條件,孫中山的思想,黃興也贊成,孫黃追求也一致。」

「常敗將軍」—歷史委屈了他

 黃興直接領導了大部分武裝行動,卻屢戰屢敗,有人指其徒有愚勇,譏為「常敗將軍」。「常敗將軍這個講法也沒錯,但這種敗,在他看來,是有價值的。」黃偉民說。

 黃興認為,華僑捐獻,寄希望於廣州發難,如有始無終,形同欺騙。「明知不可行卻堅持起義,是為向國人、向海外華人有所交代。」

 章開沅教授認為,革命形勢在長江流域風起雲湧,孫中山堅持在華南沿海地區發動革命,是一個錯誤。「孫中山不了解情況,真正了解的是黃興、宋教仁。」

 據黃偉民表示,當時黃興給孫中山寄送長達17頁的密信,指出在小城市的多次小起義未對清廷形成震撼。孫中山因此決定實行「戰略性轉移」,轉戰大城市。「說他是常敗將軍,恐怕是一種貶低吧。」黃偉民說。  ■來源:中通社

相關新聞
北大校徽月餅爆爭議 (2011-09-10) (圖)
高校涉亂招生 八旬翁收錄取信 (2011-09-10)
主人去世 忠犬流淚3天不吃喝 (2011-09-10) (圖)
華南沿海 中秋陰雨影響賞月 (2011-09-10)
「蛋石」 (2011-09-10) (圖)
黃興——「有史必有斯人!」 (2011-09-10) (圖)
一台兒科手術深醫院開價十萬 (2011-09-09) (圖)
2萬元打造「諾亞方舟」 稱能抗世界末日 (2011-09-09) (圖)
回家過中秋調查 三成白領5年未歸 (2011-09-09)
中國第一毛孩 長沙上演相親記 (2011-09-09) (圖)
絕活表演 (2011-09-09) (圖)
勇於追求夢想 拒被財富綁架 (2011-09-09) (圖)
海拔最高尋人啟事 關注失蹤兒童 (2011-09-08) (圖)
青島小伙騎海豚求婚 (2011-09-08) (圖)
老子國學教育基金百萬助寒門學子 (2011-09-08) (圖)
單親媽媽徵「周末爸爸」陪孩子 (2011-09-08)
命若垃圾 (2011-09-08) (圖)
老人精打細算 旅行帶鍋省伙食費 (2011-09-08) (圖)
中秋宴價格上漲 預訂火爆不減 (2011-09-07) (圖)
奇妙浪漫溫馨 猶返戀愛花季 (2011-09-07)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神州大地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